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精彩片段:
第六章 语言以及对世界的认识
训练孩子留意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声音甚至噪声,让孩子学会对声音进行识别和区分,这就是在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去更精确地留意语言这种声音。
听觉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因为它与讲话的感觉器官密切相关。因此,训练孩子留意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声音甚至噪声,让孩子学会对声音进行识别和区分,这就是在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去更精确地留意语言这种声音。老师必须做到发音清晰,对孩子讲话时要完全准确地发出单词对应的声音,即使老师可能在低声讲话,音量好像在耳语一般,发音也必须准确。儿歌也是帮助儿童学习准确发音的一个好方法。老师教导孩子时,要慢慢地发音,把所说单词的音节拆开来读。
想要进行清晰而准确的语音练习,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感官训练,在训练中也包括学会对物品进行命名。在每个语音练习中,孩子先识别不同物品的差异,老师再用单词表达出这一差异。因此,孩子们在反复多次搭建粉色积木的时候,老师可以找合适时机接近孩子,拿着最大和最小的两个积木,展示给孩子看,并且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大”和“小”这两个词要特别多重复几次,并且要用非常清晰的发音强调“这是大的,大的,大的”,之后进行短暂停顿。
然后为了确认孩子是否理解,老师可以进行下面的测试:“把那个大的给我。把那个小的给我。”然后再说:“给我那个大的。”“现在,给我那个小的。”“给我那个大的。”然后再停一会儿。最后,老师可以轮流指着大小积木进行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如果孩子已经掌握所学内容,就会正确地回答出“大”“小”。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重复单词的时候尽可能做到发音清晰,并且尽可能准确。
——(老师)这是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老师)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老师)清楚地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样的?
——(孩子)大的。
教学时使用的大小物品在形状上要相同,仅仅是在大小尺寸方面不同,也就是说,两个物品的三维结构是相同的。我们可以说一所房子是“大的”,一间小棚子是“小的”。如果两张图片以不同大小代表相同物品,我们可以说其中的一张是另一张的放大版。
然而,如果物品长度保持不变,只在截面上发生了变化,那么物品就有了粗细之分。对于这样的两个物品,我们可以说,其中一个是“粗的”,另一个是“细的”。不过,老师在课堂上教孩子区分棕色棱柱粗细时所使用的方法,与教导孩子区分积木大小时所使用的方法一样,我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命名。“这是粗的。这是细的。”
第二阶段:识别。“把那个粗的给我。把那个细的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