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精彩片段:
第八章 书写
孩子的内在特征与其心里深处的运作相关,这源于对孩子感官的训练。除了促进环境秩序、使自身外在个性特征稳定之外,孩子们也让自己头脑的内在世界井然有序。
孩子一旦完成上述训练,其实就等于已经做好进入新的学习阶段的准备了,他们也将面对新的意想不到的挑战。这新的阶段适合大约4岁的小孩子。
孩子不是一片盲乱的未知数,他们经过自由的成长已经获得了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经历,因此他们拥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和智力程度,这一切不仅取决于孩童的天性,也与孩子所获得的机会关系密切,后者的影响尤为突出。孩子不同,他们所做的选择或遇到的机遇也不同。
教育为孩子营造了一种环境。孩子内在的不同差不多都可以归因于每一位的个体天性。由于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满足他们身体成长的合适的手段和措施,因为有这种环境的存在,所以我们的孩子获得了一种基本相同的根基。他们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协调了自己的动作,由此掌握了行为动作的特有独立性。所有这些事都会显露出孩子的个性。孩子也在此时变得成熟,开始能够独立处理事务。
孩子搬运小巧易碎物品却不至于碰碎,挪动较重的东西却不发出噪声,要想做到这点,孩子就得特别留心。孩子做这些事时能够促使全身运动表现得灵巧优雅。坚定的责任感可以让孩子们达到日臻完善的境界。举例说,孩子一次性拿三四个玻璃杯或者端一碗热汤时,会意识到自己不仅要对所拿的物品负责,整顿饭成败与否也与自己相关。同样道理,每个孩子都能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保持安静,不发出刺耳的噪声,知道自己怎样做能促进环境中的良好氛围,使环境不仅秩序井然,而且安宁寂静。实际上,孩子们已经踏上了自我管理的道路。
孩子的内在特征与其心里深处的运作相关,这源于对孩子感官的训练。除了促进环境秩序、使自身外在个性特征稳定之外,孩子们也让自己头脑的内在世界井然有序。
事实上,我们通过教学用具来教育孩子,并没有为孩子的头脑提供任何内容,而是给孩子的头脑提供一种组织秩序。孩子学会辨认异同,学会在不同等级中找到差异,并且按照特征和数量,对事物的外表、颜色、维度、形状和声音等最复杂多样的感知进行归类。通过训练注意力、观察、对比和归类,孩子们就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
通过这种训练,孩子可以培养出一种精神态度,这种态度让孩子们在自己所处环境里进行有序的观察。这种观察对孩子而言十分具有吸引力,就像在进行探索发现一样,因此可以激励孩子举一反三,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内容,充满清晰的想法。
现在,孩子所掌握的语言与表达头脑中想法所需的准确词汇达成一致。这样的单词并不多,它们并不是用来指独立的物体,而是用来表达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想法的秩序。以这种方式,孩子就能够在自然世界和物质世界中“发现自我”,也能在周遭的词汇世界中“发现自我”,因为这时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内在的向导,这个向导引领他们跃跃欲试,成为智力卓越的探索者,而不至于沦为荒野未知之地迷失方向的懒惰者。
有些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时候在几天之内,就学会写字,能进行初步的数学运算。很多人相信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这一点,实情并非如此。事实并非把写字用品给未经准备的孩子,然后坐等“奇迹”出现那么简单。
运算的基础包括对数量、个性、差异和等级的熟识,一旦孩子们拥有了这些基础,那么可以说他们的头脑和双手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这些基础已经成熟了。
有人可能会说,孩子的所有前期教育都是为了基础文化教育的第一阶段——书写、阅读和算数——做准备,这种知识经过一定准备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很容易合理地得到。也就是说,知识是准备的自然产物。
我们已经知道,词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表达想法,词汇也是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基础。同样道理,头脑的内在收获十分复杂,书写和算术却能够将其梳理清晰,随着持续不断的观察,头脑的内在收获也会逐渐更新,变得丰富起来。
长久以来,我们的孩子已经准备好自己的双手来进行书写了。通过彻底的感官练习,孩子手脑并用,在完成练习和进行活动时手脑配合得当,由此已为将来做好准备。孩子的手学会了轻轻握住物品;他把手放在物品表面能感受平面是光滑还是粗糙;孩子已经学会用手拿起圆柱体插件,并将其放入插孔里;当孩子用两只手指触碰、描画几何图形的轮廓时,他正在训练、协调自己的行动。现在孩子已经做好了准备,迫不及待地想要使用双手来进行这一深具吸引力的综合书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