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会伤人 精彩片段:
PART 4 走向真爱
8、将你的心打开
将心打开后,别人的爱才能流进来,自己对别人的爱才能流出去,深厚一些的感情才能建立。这样的感情一建立,自己的内心就有了支撑,会安定很多。
曾连续四天三夜,和一个学佛的朋友辩论一个问题:
可不可以直接从魔修成佛。
这位朋友说,关键是两点:慈悲和智慧。他说,很多人以为,很多佛学书上也说,这两者缺一不可,并且慈悲与智慧也是不可分的,但他发现最古老的佛学书中,并没有将慈悲列为成佛的必要条件。
他一生中经历过很多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这让他的心坚硬如磐石,同时也历练出罕见的智慧,对人性,尤其是对人性中恶的部分更是洞若观火。辩论时还有一女性朋友在,他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细数她身上的恶,极其流畅,极其精彩。
我对佛学一知半解,不能和他辩论佛学,但我有我的辩论招数。这个招数,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称之为“抄后路”,意思是,当和一个人争论时,你要能从观点之争中跳出来,问他为什么这么想,或者直接对他的想法进行分析。
所以,我多次问他一个问题:“过去那些坎坷中,你受伤了,你为何会受伤?”
“因为我渴望爱。”他说,“但我现在知道爱并不是必需的,很多所谓的爱就是骗人和自我欺骗,尤其是爱情,我再也不渴求从谁那里得到爱,也不想给,我只要智慧。”
我回广州时,他送我去机场,在路上,我再次用“抄后路”的方法对他说:“你只是很怕将心打开而已。”
我们谁也没说服谁,其实,我们也完全没抱着说服对方的目的,我们的辩论只是为了交流彼此的想法而已。
害怕将心打开,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经验看,这实在是太常见的事情了。一个人若在童年经历了太多痛苦,他就会发现,渴望爱与被爱,势必伴随着受伤乃至绝望。先有渴望再绝望的感觉太可怕了,所以很多人就会选择干脆将心关上,再也不期待任何人的爱,以这种方式保护自己,让自己免于先渴望再绝望的痛苦。
简而言之,这种心理可以概括为“回避亲密”。
回避亲密是因为惧怕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