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小熊维尼_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1)

A·A·米尔恩
寓言童话
总共39章(已完结

小熊维尼 精彩片段:

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1)

---------------

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1)

---------------

我们小时候读过不少儿童故事书,也看过很多动画片,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小时候从来没有读过任何一本关于“小熊维尼”的故事书,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迪斯尼制作的“维尼”系列影片。直到接到这套原版故事书的翻译工作之前,我对于“小熊维尼”简直全无概念,只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熟。因此,当约稿人在电话里跟我说:“小熊维尼你知道吧?”,我只能不知所云地回答说:“哦——哦——”

两本薄薄的故事书,在我拿到手里时,我仍然以为那里面无非是一些简单幼稚的小故事,再配上一些天真童趣的插图——就像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小红帽与大灰狼》和《豌豆公主》那样的儿童读物,不过如此。我要做的仍然是枯燥无味的翻译工作。可是,一本书才翻译到一半,我就已经被那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彻底折服。它们完全突破了我对儿童读物的狭隘理解:如此巧妙的构思,精彩的对白,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令人捧腹不止的幽默场景……儿童读物能写成这样,实在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翻译到最后我才意识到,其实这套《小熊维尼》不仅是给孩子们看的故事,更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尤其对那些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刻困扰的成年人来说,它更像是一剂舒缓心灵的良药。在人们对于很多纯真美好的快乐已感觉陌生时,这些故事恰恰能带你回到儿时遥远而甜蜜的记忆中,仿佛你也置身于那个年代,说着同样幼稚直白的语言,干着同样无聊可笑的傻事,甚至梦见同样天真而荒诞的画面……所有这些我们天性中自然而生的快乐,都会从这套书的字里行间缓缓流出,注入到每一个读它的人的心灵,不论是无邪的孩童心灵,还是被现实繁杂的琐事污浊的心灵。

噗这头憨厚可爱的小熊是整套故事书的主角,对于它我不必再做进一步的介绍。在《小熊维尼》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A.A.米尔恩已经给出了一个孩子气的解释——它的名字来自伦敦动物园里一头叫“维尼”的熊,以及克里斯朵夫·罗宾曾经有过的一只天鹅。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噗的原型实际上就是我们熟知的玩具“艾德熊”,1921年,米尔恩的妻子从伦敦的一间著名店铺“Harrods”把它买回家,作为送给他们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一周岁的生日礼物。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基本上也都存在于作者本人(以及他的儿子)的真实生活中——小猪皮杰和毛驴咿呦是邻居送给克里斯朵夫·罗宾的礼物,袋鼠妈妈、小豆和跳跳虎则是后来作者和他的妻子送给儿子的,只有猫头鹰和野兔出自作者本人的虚构。[“故事中的动物几乎全部来自育婴室,我的“合伙人”(我太太)先为他们设计好不同的声音及语言,然后在他们的主人(我儿子)的爱心照料下,每一个动物的特质则发展呈现为一个独特的性格角色。”——米尔恩]当所有这些角色,包括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被米尔恩安置到“百亩森林”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后,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世界就此诞生了。在《小熊维尼》原著的封套页上有一幅由作者谢巴德(ErnestH.Shepard)手绘的“百亩森林地图”插画,你能想象得到,“百亩森林”其实也是作者当时居住的周边环境的写真,也就是环绕着Cotchford农庄的那片名为Ashdown的森林。地图上标注了噗所住的树屋、克里斯朵夫·罗宾的树屋、猫头鹰的房子、小猪皮杰的家、咿呦的小角落、野兔住的那片沙地、袋鼠妈妈和小豆的住所,甚至还有故事中提到的发现“北极”的地方。这个独立的世界仿佛早已存在在那里,居住在其间的每一个人和动物,仿佛也和外界毫不相关地过着他们自己简单快乐的生活。

但是情况却并不是这么简单,当故事一步步展开,所有的角色都陆续登场后,这个独立的世界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画面。有人憨厚愚钝(例如维尼熊),但却总能逢凶化吉,招人喜爱;有人胆小谨慎却又好大喜功(例如小猪皮杰),结果却常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人悲天悯人,孤傲地生活在自己忧郁的世界中(例如毛驴咿呦);有人满腹心机(例如野兔),最后却搞得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喜欢摆出一副学究形象(例如猫头鹰),却又总是不懂装懂;还有现实生活中操心柴米油盐的平凡家庭妇女(袋鼠妈妈)和顽皮天真的幼龄儿童(小豆和跳跳虎)。克里斯朵夫·罗宾在故事里已不再是个儿童形象,反而更像是这个“百亩社区”的领袖,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成人的关爱和冷静,会在你气馁的时候给你鼓励,会在事情最困难的时候及时出现,帮你解围。与此同时,他也保留着孩童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例如带领所有的动物去寻找“北极”)。作为一部儿童读物的作者,米尔恩并没有狭隘地把眼光放在儿童单纯的心灵世界中,他试图通过“百亩森林”里的居民来对照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居民,讲述这些动物们的故事,其实也是在讲述人世间的故事,或者说,现代社会里成人世界的故事。

说到这里,有必要谈一谈米尔恩本人的经历。米尔恩因《小熊维尼》而成为闻名于世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本人却并不满于这个名声,因为他的个人志向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剧作家。从小米尔恩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数学天赋,进而就读剑桥三一学院研究数学,但他却在同时为该校的一本地下期刊《Granta》撰写文章,最后担任了《Granta》的编辑。毕业后,米尔恩加入了英国以讥讽时事著称的杂志《Punch》,担任编辑助理,一直工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期间米尔恩服役于英国皇家沃里克郡军团,在此之前他已经开始创作剧本。1917年,他将自己在服役期间发表的一部儿童剧改写了一本儿童诗集《从前从前》(《OnceUponATime》)。对此他本人的评论是:“没人搞得清楚这是给儿童看的,还是给大人看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好玩……他至少暂时让我们忘记战争。”也许正是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米尔恩和很多20世纪初的作家一样,开始无比向往和缅怀孩提时代纯真美好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曾经说的——“儿童的书是一定要写的,不过不是为了儿童,而是为了作者本人。”1924年,他的另一本儿童诗集《我们非常小的时候》(《WhenWeWereVeryYoung》)在英国出版后,立即赢得英美评论界的一片赞誉。1926年,在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6岁时,米尔恩着手创作这两本不朽的儿童名著《小熊维尼》和《维尼角落的家》。这两本书为米尔恩带来了巨大的名声,但他却在1928年后停止了儿童文学的写作,转而投身于神学辩论法。1938年,56岁的米尔恩发表了一部自传《现在已经太迟了》(《It’sTooLateNow》),根据儿子克里斯朵夫·米尔恩的说法,米尔恩在自传里对于“小熊维尼”只提及了“很不愉快”的八页。由此不难看出,《小熊维尼》这套儿童故事书倒更像是米尔恩无心插柳的结果。虽然他一生出产了数量众多的戏剧和小说,其中却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小熊维尼》那样引起世人瞩目。然而,也许能让米尔恩内心里获得些许安慰的是:他在儿童文学之外的写作经历,竟也不由自主地渗入了他笔下的百亩森林中——他所擅长的讥讽调侃,他所喜爱的戏剧化表现形式,这些特征都转变成了天真无邪的笔触,散布在《小熊维尼》的角角落落。

作品简介:

这本历经80年依然魅力不减的经典名著,有超过30种语言的译本,7000万本的销量,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穿上红衣服的维尼创造了59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之一。

让快乐找到你(译序)

维尼之父:A·A·米尔恩

小熊维尼

引言

第一章 在这一章里我们会被介绍给维尼和蜜蜂们,故事就从这儿开始

第二章 小熊维尼去作客,结果被卡在一个地方了

第三章 维尼和小猪去打猎,差点逮住了只大臭鼠

第四章 依唷尾巴丢了,维尼找到一根尾巴

第五章 小猪遇到了一头长鼻怪

第六章 依唷过生日,得到了两份礼物

第七章 袋鼠妈妈和小袋鼠小豆来到森林,小猪洗了个澡

第八章 罗宾带领大家远征北极

第九章 小猪被大水围困了

第十章 罗宾为维尼举办了聚会,该说再见了

小熊维尼角的房子

反驳

第一章 在小熊维尼角为依唷建起了一幢房子

第二章 跳跳虎来到森林,吃到了自己想吃的早餐

第三章 森林组织了一次搜寻行动,小猪遇见了长鼻怪

第四章 老虎不会爬树

第五章 瑞比度过了忙碌的一天,我们会了解罗宾早晨在干什么

第六章 维尼发明了一种游戏,依唷也加入进来了

第七章 有人要跳跳虎别蹦跳了

第八章 小猪做了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第九章 依唷找到了猫头鹰之家,猫头鹰搬了进去

第十章 罗宾和维尼来到了魔法地,我们将他们留在了那儿

作者:A·A·米尔恩

翻译:乔向东

标签:小熊维尼A·A·米尔恩乔向东

小熊维尼》最热门章节:
1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3)2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2)3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1)4克里斯朵夫·罗宾为维尼举办宴会(3)5克里斯朵夫·罗宾为维尼举办宴会(2)6克里斯朵夫·罗宾为维尼举办宴会(1)7小熊维尼第四部分8小猪皮杰被大水围困(3)9小猪皮杰被大水围困(2)10小猪皮杰被大水围困(1)
更多『寓言童话』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