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忆往谈旧录_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国共两党和谈中的孙科

梁漱溟
传记回忆
总共44章(已完结

忆往谈旧录 精彩片段:

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国共两党和谈中的孙科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长子,也是国民党的元老。我和他很熟悉,多次见面,他还请我在他家吃过饭。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和谈时,我作为民盟代表参加,同孙科接触很多。

国共两党谈判中,孙科是国民党方面的首席代表,代表有张群、邵力子等,军事方面的代表是张治中先生。共产党方面的代表,以周恩来为首,还有陆定一、王若飞、李维汉等同志。民盟方面的代表共九个人,有沈钧儒、黄炎培、罗隆基、张君劢,还有我等。大家推我为秘书长,实际上我是民盟的首席代表。当时,各方派出的代表人数有多有少,但是不论各方代表多少,只有一个表决权。

孙科是国民党方面的首席代表,是代表国民党蒋介石参加国共两党谈判的,但是他在谈判中有私心,他不是站在蒋介石国民党的立场上进行谈判,而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他有什么私心呢?说起来是一个很可笑的私心,这就是他想夺国民党的大权,出卖蒋介石。怎么一个夺法呢?在制定宪法草案时,他想搞成一个英国式的宪政。英国宪法规定,英王是国家元首,但是是无权的;首相是政府首脑,掌握实权。英国宪法还规定,立法权在众议院,内阁由众议院产生,内阁是众议院的一个委员会,行使行政权,内阁阁员不放弃众议院议员的身份。众议院对内阁不信任,可以推翻内阁;内阁可以解散众议院,诉之于民意,举行大选。孙科在制定宪法草案时,要完全套英国宪法,想把蒋介石摆在英王的地位——无权的地位,他当首相,掌握实权。

完全照搬英国宪法,不是孙科的发明,是张君劢的发明。张君劢设计的方案,表面上是孙中山先生的五院制,设立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实际上内容不同了,把立法院搞成英国的众议院、行政院,形成英国式内阁。总统相当英国女王,行政院长相当英国首相。

张君劢这个套英国宪法的策划,得到孙科的支持。孙科私下安排,他将来是行政院长,当英国式的首相或日本式的首相,把蒋介石推尊为大总统,实际上是英王。美国代表马歇尔认为,这种宪政符合西方式政治,觉得很好,完全赞成。中国共产党方面,周恩来完全同意,因为中共方面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治独裁和一党制。参加政协的绝大多数人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都认为就像欧美这个样子吧,没有别的路可走。

我认为,这个办法不行,行不通,也要不得。民盟方面,不仅民盟方面,参加和谈的所有人当中,也只有我一个人这样认识。为什么说行不通,要不得呢?欧美式的宪政,是多党制,至少两党,互相承认,互相竞争,你上我下,我上你下,不是一党独霸的政治局面。我认为这不合中国的需要,绝对不合中国的需要。因为中国太落后,特别是物质文明和经济建设方面,大大落后于欧美,急切需要的是搞物质建设,搞经济建设,搞生产,加快速度,急起直追欧美。物质方面的这个不足,不补上不行,否则中国始终是一个软弱的国家。这个任务是第一位的任务。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局,执行一个长期连续不变的方针政策。像英美那样,你上我下,我上你下,倒来倒去,政策变来变去,在中国不行。那种做法是没有眼光的,可以说是不懂事的。这些话当时在两党和谈时没有说,因为大家都不会听得进去。后来,我去延安说了。

国民党代表团中,邵力子先生为人厚道,张群是蒋介石的人。孙科是首席代表,邵力子、张群当时没办法,拗不过孙科。他们就把协议送给蒋介石,摆在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想让蒋介石看了不同意,加以反对。但是,那时蒋介石目空一切,根本看不起政协,没把政协放在眼里,政协通过的协议,他根本不看。蒋介石不看,不阻止,正合孙科的意。孙科就按他的办法进行。

政协就要闭幕了,蒋介石才看文件,一看不对了,就把邵力子找去。国民党里的亲蒋派谷正纲、张道藩等人大哭大闹,说我们党完了,被孙科出卖了。蒋介石安抚说:“我自有道理!”孙科这个人糊涂,蒋介石哪里会受他的骗。

孙科本来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蒋介石一出面,下面的人一闹,他没法儿了,就拉着邵力子去见周恩来。他哀求说,通过的协议要改,不改不得了。周恩来对张君劢说:“看来要改!”因为当时是政治协商,一切协议都要各方一致同意才算通过,有一方不同意便行不通。张君劢说:“国共两党为主,我们没有什么,你看着办。”后来,把宪法草案十二条大大地修改了。修改的地方有:

一、取消立法院不信任投票可以推倒行政院的条文。

二、把各省得制定省宪的规定,改为各省得制定自治法规。中共方面作了很大的让步。各省得制定省宪,这是中共方面的意见。因为当时中共方面认为,中共要夺取全国政权不容易,但是可以夺得几个省。省可以制宪,中共就可以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制定在自己夺取的省的省宪中。

三、修改了关于国民大会的一些规定。张君劢原来的办法是,通过公民投票的办法,公民行使创制权、复决权、否决权等四权,不必召开有形的国民大会。他这个办法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大意是人民有四权,以公民投票的方式行使四权。修改后规定,要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产生国家行政人员。

还有一些地方也作了改动,记不清了。

作品简介:

◆讲述可信:傲骨天生、一代真儒梁漱溟记录亲身经历的文字

◆史料珍贵: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蔡元培、李大钊、胡适,五四、军阀混战、抗日、国共和谈……,民国大人物、大事件,一网打尽

◆现实溯源:要理解现实中国,必须了解民国历史

◆细节生动:因为亲历,所以生动;因为有心,所以见微知著

◆杨天石、秦晖、雷颐、岳南、余世存竭诚推荐

辛亥革命后,为何会有军阀混战?

抗战胜利后,为何不能和平建国?

一代真儒亲历,用可信的细节,再度审视民国。

回顾一个民族的挣扎与奋斗;品味一个时代的壮阔与叹息。

《忆往谈旧录》为20世纪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回忆过往文字的结集,记录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前后、抗日战争 、国共和谈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经历,例如,作为记者,他亲眼见证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作为学者,他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都有交集;作为社会改造运动者,他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与阎锡山、李济深、韩复榘等人建立了情谊;作为爱国人士,他与国民党“军神”蒋百里惺惺相惜,多次请教并探讨抗日时局;作为民盟秘书长,他亲自参与了国共和谈,与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有近距离的互动……,由于是记录亲身经历的文字,且涉及诸多大人物、大事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初版以来,深受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梁漱溟

标签:梁漱溟忆往谈旧录回忆录历史民国

忆往谈旧录》最热门章节:
1编后记2附录 梁漱溟年谱简编3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国共两党和谈中的孙科4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5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我所了解的蒋介石6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一个英雄两个恶人7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美国马歇尔将军对我的印象8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回顾为全国团结统一抗敌与民主建国而奔走的十年9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过去内战的责任在谁?10下编 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过去和谈中我负疚之一事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