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梦的十个样本 精彩片段:
后记 逐梦而行
总策划、总制片人 任学安
一般来说,梦想对于时间有奢求,总希望梦想变成现实的时间越短越好,就如同人对于生命的奢求,只不过恰恰相反——希望生命越长越好。其实,梦想、时间和生命一样,人们无法跳过某一段,也不能延长某一段,只能在岁月之河中体验、感受、拼搏,却无法停止、拒绝、排斥。
所谓梦想是这样一种存在:为一种高于当下的想法而沸腾,为实现它而努力,虽然知道为了它会经历生命的山高水长、时光的山重水复,虽然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存在一种无法一蹴而就的距离,可就是无法抑制不去做此事!
《中国故事》正是这样一部关于梦想、时间和生命的故事集。
近代以来,无言的落差与贫困让我们整个民族形成了一种传承至今的对于独立与尊严的梦想,对于富强与富裕的梦想。这个梦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母题。这个梦想因悠远的时光而凝重,因无数生命的热度而深沉。
30年前,我们在1978的历史刻度上重新出发。30年间,为了实现梦想,每一个中国人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并且让这个时代的格局充满了阳刚、奋斗的气质,张扬着激情、宏大的调子。这30年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国度,追求梦想的伟大过程就是中国梦的本质。
正如《中国故事》所表达的那样:
“所有的人,不管心怀国家发展,还是惦念家庭儿女,他们的梦想都值得尊重;所有的人,不管出身贫寒还是富裕,都能享用公平、平等与竞争,并以此支撑起自己的梦想;所有的人,他的存在对家庭和国家都富有意义,都能分享繁荣与发展的成果;所有的人,都可以用奋斗、勤劳与坚韧追求自身的价值,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对于《中国故事》的创作者们来说,要把梦想以纪录片的方式搬上银屏着实是一项大工程,要么如入荒原,不知主角何时上场;要么如入闹市,目不暇接中不知到底谁是“她”。
不过,我们深信:无论历史长河,还是时代洪流,在本质上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个体构成的,无数个体的故事构成了历史,无数个体的梦想构成了时代旋律。每一个中国人的梦都值得尊重。“人”字的大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骄傲的进步。
于是,《中国故事》选取了10位人物作为记录的对象。这10位人物,他们的命运应合着30年的时代风云;他们的梦想在30年中摇曳不息,不断生长;他们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双手一定能实现中国梦。他们的梦具有这个时代中国梦的共同底蕴和风骨。
让我们的脚步被梦想推动,让我们的荧屏、纸面以及虚拟空间有梦想的领地,为此后无数的中国“新”故事留下书写的空间——这是我和我的团队几年来不懈的追求。《大国崛起》,我们试图描绘一幅“大国梦”;《复兴之路》,我们试图揭示一种“复兴梦”;《中国故事》,我们努力讲述一个“中国梦”。
《中国故事》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做的,但我们却用“关于中国梦的10个样本”作为副标题来提示观众的思考。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回忆而回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的时候,脚步却始终朝向未来。
《大国崛起》,我们希望“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