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 精彩片段:
第九章 美丽的女强人
四、儿子永远是她心头的牵挂
按照传统文化视角的定义,女性的最大成就莫过于丈夫与孩子的出人头地。然而,在现代社会里女性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董明珠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执着在狼烟四起的职场中披荆斩棘,一路驰骋,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特质在男人的世界里占有了一席之地。在社会舆论和很多女性自己看来,完美的女性应当是杰出的职业女性、母亲和家庭主妇,但是现实中,这种三重成功形象可以说是个神话,哪怕做好两个领域也很困难。很多人竭尽全力想做好三个角色,结果成功的寥寥无几。对于很多成功的女性来说,为了事业放弃个人的生活乐趣都是正常的。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世界上最具力量的女性,这位坚定自信的女人是英国中低层一个出身低微的店主的女儿,她从小就不去看电影、跳舞,这也是她家庭的宗教虔诚性所决定的。她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支持,一直过着追求卓越成就的自律俭朴的生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踏上了权力的顶峰。商场的竞争和变幻莫测用“刀光剑影”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格力的铁娘子在征战之余也需要缓口气。董明珠说自己其实也有温顺的一面,不工作的时候也很随和,和别人嘻嘻哈哈。当然,这是每个女人都有的特质。作为一名成功的女性,一名闻名遐迩的职业经理人,董明珠在各种场合威风八面,尽显她的刚毅果敢与霸气。如今,在她面前,再也没有人能令她感到委屈,没有什么能令他苦恼与无助,除了儿子。作为一名母亲,董明珠在谈及儿子时,会禁不住潸然泪下,那是因为她感觉自己这些年来,全身心投入工作,亏负儿子太多的缘故。不止一位从事不同职业的母亲评论过,董明珠的心挺“狠”的。
36岁离开南京到深圳创业时,她的儿子东东刚读小学2年级。董明珠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妈妈帮忙看管。只有在出差时,董明珠才能有时间回家看看儿子。每次回到家里,儿子总是不说话,只是像小猫一样紧紧依偎着她,仿佛只要一松手,妈妈就会离开他。外婆让他早点去睡觉,他就拼命摇头,说自己不困。但只要董明珠说:“快去睡吧,妈妈一会儿去陪你。”他就“刷”地一下子蹿到床上去。眼睁睁看着自己8岁的儿子独自一人在家,放到很多人身上是难以做到的。在南京工作期间,董明珠工作太忙,回到住处就想躺下睡觉,甚至连脸也懒得洗。儿子住在母亲家里,但少有时间过去探望,一年也见不了几次,因此和孩子面对面的沟通就非常少。虽然同在一个城市里,但是彼此的距离好像是天涯之隔。有一次董明珠出门后,发现有东西落在家里,就赶紧返回去拿。经过孩子房间,她想把被子打开再看孩子一眼,结果她撩开被子,却发现孩子蒙在被子里哭得满脸鼻涕和眼泪。董明珠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给予孩子的太少了。东东看到母亲又回来了,赶紧把眼泪擦干,还装着笑说:“妈妈你快走吧,我没事的,我没事的。”
看到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懂事,明明舍不得她走,却又忍着不说出来……
董明珠搂着儿子,眼泪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来,那一刻,她真想放弃所有的一切,只好好地陪着儿子,看着他慢慢地、健康地长大。她甚至想,自己要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该多好,也许那样儿子会更幸福。这个被对手以“霸道”来形容的女人,此时再也不是那个叱咤江湖的铁娘子,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深厚母性的母亲。幸运的是,孩子坚强而自立,一直学习努力,生病的时候也不声张,给了母亲很大的支持。东东长大后,董明珠偶尔回家的时候,他就会一直静静地坐在母亲旁边,但不会有更多的语言和行为,似乎在守候母亲不使她离去。儿子12岁时第一次坐飞机,他问妈妈:“乘飞机那天你能不能送我?”此时的董明珠,有着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条件答应儿子的要求。但是,面对儿子殷切的眼神,她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理由是她没有时间。当儿子又请求让她的同事送他时,又被她拒绝了。多年之后董明珠想起此事,仍然唏嘘不已。她已经对儿子欠得太多,却又如此“无情”地拒绝儿子,作为一个母亲,她做得是不是太残酷了一点?要知道,当时的广州机场比较乱,儿子才只有12岁,让他一个人从珠海乘公交车到广州机场坐飞机,未免过于苛刻。董明珠说:“到了目的地,孩子下飞机时,我们的营业员接他。营业员在电话里告诉我,孩子简直就是从机场冲出来的。”说到这里董明珠再度哽咽:“我一下就明白了孩子那时内心的紧张和没有安全感,我心里难受得不得了。”没人知道,那个只有12岁的孩子,一个人坐上公交车,又一个人上了飞机的时候,心里都在想什么。他的心里仅仅是恐惧吗?也许,还有一份对亲情的盼望。或许,他让母亲送他,只是想多和母亲呆一会儿。虽然他从小就习惯了掩盖自己的感情,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一个盼望母亲疼爱的孩子。在别的孩子那里,也许已经对父母过多地爱护感到厌烦,可为什么到了他这里,母爱就显得那么的单薄呢?工作太忙,同孩子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非常少,董明珠把母爱更多地体现在行为影响的潜移默化中,希望儿子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母子之间沟通的语言并不太多,不在于要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而是母亲做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觉得,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多经受磨砺,生活在蜜罐里则对其成长不利。很多家长认为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回家是对孩子关心,但她会站在校门口看着孩子自己走回家。面对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董明珠有着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一般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送各种各样的礼物哄他,用车送他上学,考试时甚至把饭菜都拎着送去门口等,董明珠认为这种母爱并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式,在她看来,最好的母爱,是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让他自己判断事物。在南京做格力空调销售两年多时间,董明珠几乎天天都在市场奔波,很少回家看看母亲和孩子,有时偶然路过家门回去一下,由于很晚,母亲、孩子都睡了,第二天很早她又离开了家。有一回董明珠在“价格战”上打了胜仗,她决定回家陪母亲和孩子好好地呆几天。董明珠依然记得那天的情形,那天,儿子回家看到她躺在沙发上,就显得特别高兴。
结果这个时候电话响了:“格力一批销售员‘集体辞职’,请回总部处理经营工作。”董明珠来不及和儿子说几句话,就收拾行装,向火车站奔去。在上火车的那一刹那,她清楚地看到儿子脸上的泪,望着儿子,她的眼泪也刷刷直下。作为一个母亲,董明珠跟任何一个普通的母亲,没有任何的区别,她对自己的子女同样有一份真诚,一份亲情的深切投入。虽然她在内心承认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可正如她在高中时就有的“常有理”的外号,从某一方面说,她仍然相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从培养孩子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董明珠的看法无疑是绝对正确的。也正因如此,当被问到“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时,董明珠非常自信地说:“两方面:没有溺爱儿子,让他能够懂事地成长;我这十几年,使格力成为中国的世界名牌,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名牌,就是我最大的成就。”董明珠很少流泪,偶尔有流泪的时候多是被孩子感动的。高考时儿子也是一个人做准备,自己带上常用药以防意外。这对董明珠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因为他能自立了,知道照顾自己了。
2007年1月,董明珠荣获央视“2006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收到儿子的祝贺短信使她流泪。有时她会觉得,只有在远离格力的时候自己才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自己对得起公司,对得起客户,也对得起自己,可唯独对不起家人,尤其是儿子。如今,儿子已经健康成长,部分继承了母亲的自立与自强,他说过不希望在母亲的羽翼和护佑下过安逸的生活,不希望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董明珠在儿子成长过程中,虽然没有实行贴身的爱抚和严格的管教,但保持着一种适时的沟通与指导。儿子从几岁开始,她就经常鼓励儿子要坚强勇敢,自力更生,她跟儿子说,只有这样才能在长大之后,真正成为一个有能力对社会作贡献的人。
1995年,董明珠车祸住院时连做了两次,她开始心里有点发慌,认为肯定是问题比较严重了。就是在那一瞬间她才想到自己走了以后儿子怎么办?忍不住失声痛哭。后来东东来了,静静地抓着母亲的手,什么也没说。她自己后来感慨,往往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生病的时候就想出院以后再不这么辛苦了,但是当面对现实的时候,当必须要付出的时候,还得挺身而出埃令董明珠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已经比母亲高了许多,在北京读研究生,并且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看法。在和母亲探讨一些人的行为时,他还建议母亲不要用自己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别人,哪里有那么多都像她这样的人呢?在很多采访董明珠的电视节目里,东东都没有出现,因为他不希望在母亲的背影下生活,不想因为母亲而让自己在社会上享受不一样的待遇,选择工作也希望到不认识母亲的地方去工作。母子两人之间也依然很少见面,但是会通过电话联系。儿子的电话打得很少,母亲后来慢慢理解了,既然自己希望他成才自立,就更不能希望他围着自己转。最好的母爱就是给儿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自己在旁边正确地引导他,让他自己去判断事物,鼓励他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与儿子的合影上,董明珠的眼神不再锐利,眉宇间尽是温柔,幸福而满足。作为一个母亲的时候,董明珠跟任何一个普通的母亲没有区别。是啊,董明珠能够走到今天,又怎么能够离得开儿子的支持呢?虽然说她和儿子见面的次数少得可怜,可只要一想到儿子,她的心中就有一丝欣慰的感觉。儿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走上了社会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么多年,儿子从没有向她抱怨过什么,反而特别理解她,支持她,她又怎么不能够感到欣慰?可是,她给予儿子的是不是也太少了点?当儿子特别需要她的关爱的时候,她在外漂泊;当儿子孤身旅行,需要她的保护的时候,她却迫于原则,强硬地让儿子独自面对风雨。看着越来越棒的儿子,董明珠内心感到极大欣慰。如今她已大可放心,不必像当年那样,对年幼的儿子撒谎,说自己很快要回来;如今她不再孤独,不用再藏起那曾经疲 惫不堪的心。她可以挺着肩膀,张开写满快乐的双唇,笑着诉说着属于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