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_五、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 亲历“七大”

李赤然
传记回忆
总共102章(已完结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精彩片段:

五、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

亲历“七大”

我自小参加革命,十几年来,是党、人民和军队培养、教育了我,使我早就置生死于度外,置个人安乐于不顾。我从不怕苦,不怕死,但个性刚烈,受不了冤屈。我和白志文对警备五团都很有感情,我们并不怕批评,只希望能实事求是。白志文因有些人的过火批评,离开了部队,我也曾想和他一样回家务农,无官一身轻,做个普通农民或许更安定些。直到此时,才有暇想念长年顾不上的家。

我的第一个妻子侯瑞云,自和我结婚起,就没过上安生日子。当我从事地下党工作时,她整日提心吊胆;当我参加红军各处作战时,她仍然夜不成寐;当我担任了部队团长、生活稍好些时,她却自惭形秽,认为当不了团长太太。她终于提出和我分手。1938年我们和和气气的离了婚,她说:女儿林燕由你带着吧,你和爹爹都有文化,能教育好她。

第二个妻子蔡莲峰,是从云南来延安参加抗日的高中生,共产党员。她女大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组织部工作。那时我在留守兵团警备五团任职。1940年她生孩子时,难产大出血,又缺医少药,没来得及抢救,病逝在延长县。而我当时正在前线指挥作战。

现在的妻子翟平,是我到晋察冀征兵时相识的,于1941年经冀中军区批准结婚,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我不能再失去他们了。

但为了大局,经西北局、联防军首长的再三教导,我于1943年1月到中央党校一部第四支部学习。1938年,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召开“七大”,陕甘宁边区的“七大”代表,是在1939年边区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选出的。留守兵团通知我被选为陕甘宁边区“七大”正式代表时,我正在两延河防前线同日寇打仗。这次从晋察冀回到延安我才知道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大”代表已陆续到达延安,中央决定,“七大”代表一律进中央党校学习,直至“七大”召开。在我未进中央党校之前,整风运动已经开始,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七大”代表还要进行资格的审查。我一进党校正逢所谓的“抢救失足青年”运动,我也被“抢救”了10天。幸好西北局了解我的全部情况,向校方提出让我过春节时回瓦窑堡与翟平和孩子们团聚。

1943年3月重返党校后,我被推选为第一组的组长,成员有薛兰斌、白凌云(女)、丁国珏、李兰(北方局的)、温祥初和于占彪。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抢救失足青年”。我们这个小组的成员,大部分是陕甘宁边区土生土长、从小就参加土地革命斗争的。在小组内部很难开展“抢救”运动。只好请示支部,当时的支部书记是贺晋年。支部指示:你们小组就搞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党风、文风、学风中所存在的问题。于是小组决定每个同志将“三风”中所存在的问题写成书面材料,逐个检查通过。

此时校务部通知“抢救”运动停止进行,“三风”检查告一段落,对于“抢救”运动中的材料进行甄别工作。我组接受了4份材料,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全部否定了经“逼供信”提供的不实之辞,为受冤屈的同志摘掉“叛徒”、“特务”的帽子,康生在整风运动后期所坚持的危害党、危害同志的做法终于结束了。

学习步入正轨后,我们认真学习了党的历史及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情况,使大家认清了王明左倾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的严重危害。当时使白区党的力量丧失100%,苏区丧失90%。大家要求在“七大”召开前,清算王明的错误路线。

中共中央为此决定:对王明错误路线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最终达到治病救人,纠正错误,坚持真理的目的。

在党校我们对王明的错误路线展开了多次批评,他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他的检查极不彻底。我和大家一样,对此很不满意,尤其是我们曾深受其害。1935年6月,执行其路线的代表人物,一到陕甘宁边区就哇哇乱叫,摆出钦差大臣的臭架子,指手划脚批评我们这也不是那也不行。把直克六座县城,消灭敌人近万人的辉煌胜利说成是“侥幸”。1935年9、10月间,他们又大搞“肃反”,竞将陕北苏区和红军的缔造者刘志丹等同志逮捕,并杀害了200多党政军干部。由于他们所造成的政治军事危机,由于他们的瞎指挥,陕甘宁苏区几乎被断送。其危害令人触目惊心。而王明等却轻描淡写,实在令人愤慨。

但对这些犯过严重错误的人,中央采取的却是和风细雨、治病救人的英明决策,并争取他们站到正确路线上来。其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艺家、戏剧家、理财家等等,他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两条路线的学习,我们对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指导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品简介:

李赤然,1914年生,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原名李宗贵,曾用名李忠桂。在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爱国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任小学校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7月任中共安定县区委书记。1933年6月被捕。1934年出狱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陕北红军第一团第一连指导员。1935年6月任陕北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后任第二团政治委员。参加陕北苏区的创建和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红二十五军同西北红军会师后,1935年11月任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一团政治委员。1936年2月至5月任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党委书记。5月至12月任第八十一师政治委员。1936年11月重新恢复红二十七军,任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陕甘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和劳山、直罗镇、东征和西征战役。1937年1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毕业后任陕甘宁红军独立师政治委员。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两延(延川、延长)河防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同年冬起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政治委员。人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军分区兼警备第一旅第三团政治委员。1946年5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兼关中警备区政治部主任。1947年3月至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陇东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同年9月至1948年6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1948年6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骑兵第六师政治委员。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第十二师政治委员、兰州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同年春至1952年9月任第四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10月至1952年9月任党委副书记。1954年11月至1959年11月任防空部队高级防空学校政治委员,1955年1月至1959年11月任党委书记。1962年3月起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1962年6月至1965年8月任党委副书记。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12月24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出版有《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作者:李赤然

标签:李赤然李赤然将军回忆录人物传记

李赤然将军回忆录》最热门章节:
1附录 李赤然(李宗贵)年谱2十、生活多美好(1978年——2006年) 相濡以沫——妻子翟平3十、生活多美好(1978年——2006年)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4十、生活多美好(1978年——2006年) 我的马夫5十、生活多美好(1978年——2006年) 血肉情深6十、生活多美好(1978年——2006年) 老骥伏枥7十、生活多美好(1978年——2006年) 平反决定8九、林彪、叶群作祟,历经“文革”磨难(1966-1976) 患难真情9九、林彪、叶群作祟,历经“文革”磨难(1966-1976) 免职到西安10九、林彪、叶群作祟,历经“文革”磨难(1966-1976) 开罪叶群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