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峰与谷·领袖毛泽东_〇二 重庆谈判前后的毛泽东

师哲师秋朗
传记回忆
总共12章(已完结

峰与谷·领袖毛泽东 精彩片段:

〇二 重庆谈判前后的毛泽东

抗日战争结束了。

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以后,各地代表立即返回本地区、本单位,只有少部分干部因故在延安逗留数日。这时,外电传来消息——苏联军队从远东的双城子至西怕利亚的赤塔一线全面出击,向日本侵略军展开猛烈进攻。战斗一开始就很激烈,日军顽强抵抗,双方都有众多伤亡。但苏军仍然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仅两三天的时间,日本天皇便宣布愿意放下武器,正式投降。毛主席说:“看,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了原子弹,日本没有投降,而苏军一出兵,日本就投降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延安,延安沸腾了!以延安城为中心的几条幅射形山沟中满山遍野,红旗招展,锣鼓暄天,爆竹齐呜,人们欢呼雀跃;把衣服帽子抛向天空,卖水果的老乡把筐里的苹果、梨送给近旁不相识的人,不管认不认识,互相拥抱,拉起手来扭秧歌,当天夜晚,满山遍野是火的海洋、欢乐的洪流!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胜利了!狂欢持续了三天。

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我党、我军上上下下全都处于极其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之中,而党中央领导同志尤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最忙;朱德总司令历来表现得不慌不忙,悠哉游哉,事情却处理得从容不迫,井然有序;而任弼时同志当时重病在身,力不从心,只是着急。

毛主席恨不能把一天当十天用。工作量之大,速度之快,达到了空前。他把办公地点移到枣园的小礼堂,为的是一面处理事务,一面接见各地、各级来请示工作的领导和将领。他一面同这些同志谈话,一面挥笔疾书一发布命令、写委任状、发表文告、声明、宣言等等。每天要在办公室连续工作十个小时以上,而夜里读书仍然不可或缺。有时忙得无暇进食、饮茶,幸而适逢延安瓜果成熟的季节,所以工作人员挑选最好的瓜果送到毛主席办公桌上一办公桌是个乒乓球台子。中央摆着笔墨纸砚,别无它有。主席在工作时顺手抓起瓜果来解渴、充饥,时而啃几口馅饼或面包,小礼堂的周围摆放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干部们坐在那里等候命令和指示。愿意吃什么,自己到主席“办公桌”上取了就吃。领到委任或指示的人,便各自离去。

刘少奇在自己的窑洞里悉心研究各种文件、各地来电等,或者同发到前方去的同志谈话,只有重大问题才同毛主席商量、研究处理方案。他首先关注到东北方面的形势和我们应采取的方针。

在苏军进入我国东北之前,我们并不知道苏军的动向,不管是苏联方面,还是在苏军中工作的我方人员一一如刘亚楼、周保中等同志,都没有向我们透露过任何消息。看来苏联是认真遵守同美英达成的秘密协定,即只同中国国民政府打交道,并把东北的大城市交给国民政府。然而,我军在东北的抗日力量早已存在,尤其在山海关到张北一线的长城内外,布署了曾克林、李运昌,杨成武、肖华、吕正操等部。在苏联对日宣战之后,上述所属部队便全面向北进击,深入东北腹地,配合苏军作战。中央也从华北、华中调动一部分部队向东北进发。

苏联为遵守国际协议,极力设法尽快地将南满辽沈等地移交给国民党政府,以便早日脱身,撤回自己的部队。而蒋人部队虽有美国的公开的大量援助,怎奈他们自己下争气,忙于“劫收”,腿也短,手也短、机械化赛不过土八路的两条腿。美国军队驻守在山海关,把住大门帮助国民党。蒋介石好不容易才派出了他的精锐部队第一军(即整编第一师,师长孙立人,副师长贾幼慧)去接管苏军移防的沈阳。

苏军按规定时间撤离后,东北只留下国共两家的武装力最。双方互不相让,寸土必争。我们的方针仍然是抢先占领广大的农村,并尽可能地占领一些中小城市。在解放了的地区,发动群众彻底翻身,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

对东北方面,刘少奇向毛主席谈了自己的见解和设想一苏联军队虽然没有积极支持和帮助我们,却也没有阻拦我们,估计也不至于对我们背后开枪,那么我们在东北也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即北面没有敌人;西面蒙古、东面朝鲜都是友邻,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一个方面的敌人。有了这样一个有利的战略地位,就有了取得胜利的基础。毛主席听着刘少奇的陈述,一直默不作声,也没有停止自己手里的事情一写文告、调兵遣将、发布命令、交待任务。最后才提到林彪,给他的任务是:去东北,掌握这一重要的战略重地。林彪十分满意,欣然接受,昂首而去。

剩下徐向前,在那里坐立不宁,实在按捺不住,便起而请战,要求攻取太原。毛主席微笑着回答说:“我没有忘记你,但你目前有病,还是首先治好病,养好身体要紧。太原之敌路断援绝,跑不掉的。这个任务就留给你,等你恢复健康之后去完成。”

周恩来则独挡一面在外线作战,既忙于同国民党、蒋介石打交道,还要对付帝国主义的种种阴谋。

当时,国共虽无战争,但各自的神经都绷得很紧,形势很微妙。毛主席则每一步都把握得很准、很稳。在这一时期,我们不仅让外国记者来延安采访,而且允许美国军事调处执行部在延安和各主要解放区设立联络组并到各地视察,执行调解任务。至于他们没有能够解决任何问题,最后只好收兵回营,承认完全失败,那可不能怪我们。

蒋介石为了维护他的地位,提出所谓维持国内和平的条件,要统一军令、统一政令、统一国政、取消特区(即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这就使问题大大复杂化了。美国出面搭桥引线,极力促成国共举行最高级会谈,邀请毛主席到重庆去同蒋介石会晤。

作品简介:

本书是师哲的回忆录,由师哲口述,师秋朗整理。

师哲是苏联克格勃出身,延安整风抢救运动的骨干;从红得发紫、与闻高层枢密的毛泽东秘书,到“文革”时期秦城监狱的囚徒,本书记录了师哲的一生命运浮沉。

作者:师哲 师秋朗

标签:师哲师秋朗峰与谷毛泽东历史回忆录

峰与谷·领袖毛泽东》最热门章节:
1一一 秦城监狱的6601号犯人2一〇 我所了解的康生3〇九 同毛泽东“闲聊”4〇八 毛泽东的情愫5〇七 新中国初登国际舞台6〇六 赫鲁晓夫……7〇五 毛泽东同“远方”秘密交往实录8〇四 陪同毛主席访苏9〇三 随毛主席从延安到北平10〇二 重庆谈判前后的毛泽东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