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峰与谷·领袖毛泽东_〇五 毛泽东同“远方”秘密交往实录

师哲师秋朗
传记回忆
总共12章(已完结

峰与谷·领袖毛泽东 精彩片段:

〇五 毛泽东同“远方”秘密交往实录

在延安时,我们通常称共产国际为“远方”。共产国际与苏共和斯大林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远方”的含义实际上包括了共产国际和苏共。

1938年,我到莫斯科协助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粥时工作。1940年回国后,继续担任任粥时的政治秘书。同时给毛泽东同志担任俄文翻译。从那时直到1957年,中共中央与“远方”(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来往的许多文件、电函大都是由我翻译的。本文所述,只是能回忆起来的一部分情况。

在莫斯科的一些情况

1937年11月,王明带着康生等从共产国际(莫斯科)飞回延安。王明和康生匆忙回国,急需找人接替他在共产国际的工作。他们找到在莫斯科治病刚愈的王稼祥,王本不同意,但被纠缠不过,只答应代替三个月,要王明回国后,请中央速派代表前来。

王明离开莫斯科之前,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曾提醒他:毛泽东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产生并为人所公认的领袖,尊重毛泽东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是中国革命最高利益:嘱王明回国后一定要谦虚谨慎。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在对王明、王稼祥的一次接见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1938年3月,任弼时到达莫斯科,接任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王稼祥在离莫斯科回国之前,同任弼时一起去见季米特洛夫,季米特洛夫又向他们重述了以上意见,并询问了王明回国后的表现。

1939年11月周恩来到莫斯科治病时,季米特洛夫不放心地又问到王明的表现。当他听到周恩来反映的情况后,对王明的的分裂行为深为不满,并说他曾明确地向王明提出过忠告:“你(王明)虽然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但并不是中国实际斗争中锻练出来的国内、党内公认的领袖:当之无愧的领袖是毛泽东。”并说这是他和斯大林共同的看法。

任弼时在共产国际工作的1938年至1940年间,在苏联的中国同志中也像苏联人常说“为了斯大林”那样,经常说“为了毛泽东!”共产国际机关对任弼时,则称他是“毛泽东信得过的人”。周恩来到了莫斯科,又称周恩来是“毛泽东的使者”。

建立直接通信联络

1940年末到1941年初,我党中央同“远方”建立了直接的通信联络,经过多少次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之后,便开始了经常的通信。

同“远方”联络的电台不止一个,但工作正常、使用较久的,是代号为“农村工作部”的电台;此外,毛泽东还常常使用苏方情报组(负责人是弗拉季米洛夫,中国名字叫孙平)的电台,“农村工作部”的电台,多半发出情报性的材料,直接同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联络;而苏方情报组的电台,则是发出重大的、涉及战略性、策略性,政策性等重大问题的电报,直接报送斯大林,季米特洛夫同斯大林之间又是相通的,“农村工作部”的电台,形式上存在到1943年秋季,实际上断断续续工作到1944年,苏方情报组的电台则一直工作到1949年8月底(自1945年底起,由阿洛夫接替孙平主持)。我方电台的干部人事、行政事务,是在任粥时领导下,由吴德峰主管的。而使用它,则是毛泽东一人。开始时,毛泽东总是将电文交给任粥时,再由任粥时交我译出,然后我们共同校审后发出;来电也是我译出后先交任弼时,再由他送交毛泽东,用毕存放在任粥时那里。后来渐渐由毛泽东直接将电文交给我,我也将电文直接送毛泽东。自我担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之后,所有来往电文都由我保管。也有极少数属于十万火急或极端绝密的电文由任粥时亲自翻译,我在事后才知道。除我以外,刘义虎和李唐彬也曾翻译或经营过一部分。

1940年下半年开始使用“农村工作部”电台时,毛泽东只写了二三行字的短文。简单地介绍了我党、我军及解放区的一般情况。当他知道“远方”确收无误时,才开始写长篇的、具体详细的电文,有的长达万余字,要分几次发出。

这里只追述其中最为重要和意味深长的数次电讯内容: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我党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之后,毛泽东给“远方”写了一份分析因果、教训的长篇电文,内容大致是:

一、蒋介石背信弃义,不择手段地镇压人民,口密腹剑,使新四军上了圈套;

作品简介:

本书是师哲的回忆录,由师哲口述,师秋朗整理。

师哲是苏联克格勃出身,延安整风抢救运动的骨干;从红得发紫、与闻高层枢密的毛泽东秘书,到“文革”时期秦城监狱的囚徒,本书记录了师哲的一生命运浮沉。

作者:师哲 师秋朗

标签:师哲师秋朗峰与谷毛泽东历史回忆录

峰与谷·领袖毛泽东》最热门章节:
1一一 秦城监狱的6601号犯人2一〇 我所了解的康生3〇九 同毛泽东“闲聊”4〇八 毛泽东的情愫5〇七 新中国初登国际舞台6〇六 赫鲁晓夫……7〇五 毛泽东同“远方”秘密交往实录8〇四 陪同毛主席访苏9〇三 随毛主席从延安到北平10〇二 重庆谈判前后的毛泽东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