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全传 精彩片段:
第四篇 成功解码:零距离接触全球商界领袖
第二十六章 个人魅力:商海逐浪享誉全球
在日本企业界,松下幸之助的名字是具有永久魅力的,这与他杰出的财富业绩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相关。因此他无愧于“经营之神”、“管理之神”的称誉。
——美国《时代》周刊
在日本的企业家中,松下幸之助无疑建立起了一座丰碑。他不但创立了一个神话般的企业,而且提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管理哲学。从少年辍学转当学徒工开始,他一步步摸爬滚打,在商海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道路。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思想,同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实践中的锤炼,就不可能产生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之道。商海中获得成功的企业家虽然不计其数,但能够提炼出经营之道的企业家却寥寥无几,能够成为众口一词推崇膜拜的“神圣”级别人物,则只有松下幸之助一人当之无愧。在当代日本实业界,有“经营四圣”的说法。所谓“经营四圣”,是指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京瓷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和松下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这“四圣”之中,松下幸之助独占鳌头,被誉为“经营之神”。
1918年,松下幸之助以100日元、3名员工起家,创建了松下电器制造所。之后,经历80多年的发展,松下电器成为了世界500强巨型企业之一。松下幸之助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管理大师、经营之神,更是一个人生智慧的大师。在成功学领域,松下幸之助是与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齐名的世界三大成功学导师之一。他的名字,已经不仅仅是个称呼,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二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如今,松下的管理哲学与经营智慧,已经在商界普遍开花结果。而松下幸之助的人格风范与人生哲学,也早已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
年轻时,松下幸之助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年仅9岁就被送到一家火盆店当学徒工,火盆店倒闭后又去五代脚踏车商店当学徒工,几经辗转到大阪电灯公司工作。以其背景和最初经历,如果按部就班,松下幸之助至多在一个中等公司中谋求一个稳定的生计。
但是,由于当时大阪电灯公司经理不愿采纳他提出的生产新型电灯插座的建议,松下幸之助毅然辞职,决定自己生产这种产品。1918年,100日元起家的松下电器公司成立了。
从一开始,松下幸之助就非常重视公司和员工的关系,他在公司内部公开经营数据,实施透明化经营,即使现在,这都是个非常大胆的做法。
20世纪30年代中期,松下幸之助在公司内提出7个指导性精神:品质,公正,团队合作,努力工作,谦逊,社会意识,感恩心情。这是属于松下幸之助的领导艺术:从日常领悟出发,坚持不懈与员工沟通,由此强化公司凝聚力,并使其在每个工作环节中得以落实。这一点,是当年松下公司或者说日本企业集体振兴的原因之一。
顺着这条思路,30岁时,松下幸之助创造了50年后世界上的许多大公司仍在沿用的经营理念:首先创造优秀员工,然后是制造电器的公司。在西方,这被称为“以人为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松下幸之助有感于当时日本社会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出注重顾客、交货速度、产品质量、协作精神,以及向员工放权的公司文化。同时,在公司内推行“堤坝式经营”的观念,在部门之间建立调节机制,保证稳定发展。松下公司迅速摆脱战争阴影,20世纪50年代末期,已成为受世界瞩目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商之一。
40岁之后,松下幸之助逐渐成为一个商界领袖,他的领导思想促进了日本现代商业精神的形成。
晚年的松下幸之助超越了原有的企业家身份,对公司与社会关系的思考日益深入。56岁,他提出“厚利多销”之道:透过合理化经营,得到合理公平的利益,再把利益公平分配。他坚信,这才是社会和公司共同繁荣的基础。这个理论提出10年后,经过深思熟虑的松下提出辞去公司董事长的职位,守望公司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