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香港二十八总督_史塔士(1876~1947)

张连兴
传记回忆
总共17章(已完结

香港二十八总督 精彩片段:

史塔士(1876~1947)

史塔士(1876~1947),又译司徒拔。英国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任锡兰辅政司多年,有殖民地行政管理经验。

1919年9月任香港总督后,1920年,史塔士组织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香港的经济资源,研究香港经济及商业国际化问题,并制订工厂法及有关法例。同年邀请社会人士和教育司署代表合组教育委员会,制订香港教育政策。创立英文书院,以加强港岛英文中等教育。又开拓港岛东区及北角海滨的大片土地,兴建筲箕湾至石澳、黄泥涌峡至浅水湾、深水湾、香港仔等公路;开设九龙巴士公司和中华巴士公司。1925年10月离港,赴牙买加任总督。曾受封爵士。1947年去世。

史塔士任内,工人运动不断,重大的就有“省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使香港海陆交通陷于瘫痪。英国政府不得不把史塔士调回伦敦,名为商讨局势,结果一去不复返。

两次历史性大罢工均发生在史塔士任内,但责任并不完全在他。他上任前的1910年至1919年十年间,通货膨胀严重,米价上涨,房租成倍提升,工人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劳资双方矛盾尖锐,劳资纠纷蓄势待发。但是,史塔士对工人运动采取了敌对的态度,没有处理恰当,连伦敦也不满意。

从史塔士开始,港督译名逐渐中式化,如郝德杰、罗富国、杨慕琦、戴麟趾、麦理浩等。

百年罕见的粮荒

史塔士上任伊始,便赶上香港百年不遇的大粮荒。

第十六任史塔士香港居民的粮食来源,当时主要是东南亚各国,如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香港经营粮食的商行,拥有庞大的资金,与产米地的商人有密切联系,每年收获季节,就地收购,运返香港,资本雄厚的米行,在当地开设碾米厂,就地加工,运回香港存入仓库,然后再批发给零售米商,居民吃到的粮食是零售商的转手货。米价的高低完全由米商操纵,香港政府不予过问。

香港人口逐年增加,到1918年前后,人口已达五十余万,对于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多。粮食问题日渐突显出来。

1918年亚洲南部地区大雨成灾,稻谷普遍歉收,而1919年该地区又遭受严重旱灾,稻谷杂粮的收获仅得二成。由于连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东南亚各国所产粮食仅够当地居民食用,无有多余出口,香港的粮食来源发生问题。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海上运输船只受到战争破坏,处于修理和补充的阶段。香港与外地的海上运输很紧张。轮船公司也乘机提高米粮运输的运费,更增加了香港进口粮食的困难。当时经营粮食的大商行仓库空虚,粮源又断绝,毫无办法。港府当局对此置若罔闻,使局面越来越严重,市面米价一日数涨,原来每百斤6元,后来升至60元,几天之间便上涨10倍。

当时的香港市民收入一般都很微薄,家中无有积蓄,挣一天的钱,买一天的粮食,而零售米商又从中作梗,只卖给大户,不卖给购米数量零星的市民,使市民经常买不到米。市民聚集在粮店门外等米,越聚越多,朝夕不散。而警察又不体谅市民的困境,反而以阻碍交通,扰乱治安为名,挥动警棍强行驱赶群众。群众忍无可忍,时常同警察发生格斗,出现流血事件。据陈谦先生回忆,初时只在维多利亚城的环头环尾一带小米店发生警民纠纷,后来愈演愈烈,中环荷里活道的振隆米店,文咸街的恒裕泰米店等繁华地段的大米店,都出现殴斗现象,致使全港居民人心惶惶。

香港当局看到局势不可收拾,迫不得已,雇用太古洋行的轮船到中国上海、芜湖一带买米。粮食运到香港,港府出面定价,上等米100斤20元,中等米100斤15元,糙米100斤10元,至此,米荒才算得以缓解,风潮暂告结束。

同孙中山的冲突

1920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重建护法军政府,展开更大规模的护法斗争。对于孙中山的军政府,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即不承认这一与北京对抗的地方政权,也不卷入该地方的纷争。但是港英政府却采取了与伦敦不同的态度,对孙中山极为仇视,总督史塔士甚至渴望有人去暗杀孙中山。香港当局之所以对孙中山及其政府如此仇视,余绳武、刘蜀永先生所主编的《20世纪的香港》曾作过具体深入的分析:

作品简介:

关于香港历史的书传,可谓汗牛充栋。张连兴同志的《香港二十八总督》一书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和视点,来阐述百年来香港的历史,迄今尚属仅见。

英国占领香港150年中,共派出总督28位。他们在任的时间长短不一,周围环境不同,有重在保护既得利益的,有积极进攻,向中国侵略扩张的。他们的个人经历有异,又更有作为殖民统治的共性。《香港二十八总督》书中,对那些总督的生平,按照他们的在任顺序,把不同时间里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政制、生活、律例、风土人情,以至历史掌故综合叙述在一起,横摆着看是一系列人物传,竖起来看,是一部香港通俗史,别具一格。

作者:张连兴

标签:香港二十八总督张连兴

香港二十八总督》最热门章节:
1史塔士(1876~1947)2梅含理(1860~1922)3卢押(1858~1945)4弥敦(1862~1939)5卜力(1840~1918)6罗便臣(1836~1912)7德辅(1834~1909)8宝云(1821~1899)9轩尼诗(1843~1890)10坚尼地(1810~1883)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