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民国吃家_张爱玲的软饭 苋菜——粉红的回忆

二毛
随笔杂谈
总共56章(已完结

民国吃家 精彩片段:

张爱玲的软饭

苋菜——粉红的回忆

张爱玲记述她在上海与母亲同住时,常去对街的舅舅家吃饭,而每每母亲都会带一份清炒的新鲜苋菜。

在张的笔下,这道菜是色彩丰富、性感怡人的:“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被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同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乎乎的苋菜香。”

张爱玲对苋菜的把握绝对是美食家级别的,她曾说:“炒苋菜没蒜,简直不值一炒。”可见,蒜瓣在这道江南鲜味中,是充当小蜜的角色的。

与上海的称呼不同,我们老家酉阳把苋菜叫做蔊菜或者叫做天仙米。蔊菜这一说法很古老,《本草纲目》中就说:“蔊菜生南地,田园中小炒也。”

张爱玲对苋菜非常有画面感的这段描述,一下子勾起了我的记忆: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做苋菜,加了一点醋炒,可以把饭拌得非常红而且香。

把米饭染红了吃,对于孩子们来说,总是非常有乐趣,可以增加食欲。

苋菜不仅是美食,还是良药,中医认为它清热解毒,可以收敛止血。记得小时候我拉肚子,母亲就用醋熘苋菜加比平常更多的蒜让我吃,一般吃两顿拉肚子就好了。

清代名医王世雄有部《随息居饮食谱》,是著名的食疗书,其中提到苋菜时说它“补气清热明目,滑胎,利大小肠”。书中还集中提到做法,蒸苋菜、苋菜汤,烩苋菜等。烩嫩苋菜头的做法是,苋菜头加鸭蛋白、鸡汤烩,味道更是鲜美。

苋菜是江南、西南一带常见的青菜,川菜、粤菜、淮扬菜都有出名的菜式。

比如川菜中有一道“红柿绿苋”,就是用酿有肉的西红柿配苋菜做汤;粤菜中有一道“蟹蓉烩苋菜”,具体做法是把苋菜洗净,用热水汆熟;蟹肉洗净,加一点牛奶和蛋清调成蟹蓉;油锅烹入料酒后,下胡椒、盐,然后再下苋菜、蟹蓉,勾芡,同时下牛奶,盛碗后再撒上火腿末成菜。

苋菜本是野菜,后来才成田园清蔬。

清人顾仲在他的《养小录》“蔬之属”中提到,“灰苋菜,熟食,炒、拌俱可,胜家苋,火证者宜之。”苋菜实际上分红绿两种,清人薛宝成在《素食说略》中就记述:“苋菜有红、绿两种,以香油炒过,加高汤煨之。”这种做法也很妙,因为先炒再煨能使之更香浓,更能突显苋菜的鲜美。

总之,这是一味美好的蔬菜。

作品简介: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诗人+厨师二毛,讲述“一个时代的吃相”。

野夫、孔二狗、刘春、封新城、李健、张元、牟森诚意推荐

自古以来,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靠民间推动的,这一点在民国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是一个美食绚烂的时代, 它直接影响了现在的“美食地图”。作者将传奇般的古法技艺拂去尘埃,诗化翻炒出几近失传的美味,飘香出最入味的民国风情。

《民国吃家》是一部关于美食的故国风情录,它从美食写到食事,从食事写到人生,名人的饮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内涵,人与食的缱绻深情,久远的历史风貌,亘古未变的生活气息。在作者看来,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民国,慈禧的清炖鸭子脱下鸭皮游上了袁世凯的餐桌;在民国,胡适用东兴楼的酱爆鸭丁嫩滑酱香了鲁迅一生的才华;在民国,谭延闿的祖庵鱼翅在南京的上空鲜亮腴滑地飞翔;在民国,张大千用恋爱的火候软炸着扳指儿香酥脆嫩了十八岁的仕女……

二毛的美食随笔,是一个诗人加厨师的杰作,因此迥异于一般的外道中人。从《妈妈的柴火灶》到《民国吃家》,就仿佛他已经从江湖菜跃进到了公馆菜,变换的已经不仅仅是菜谱,也不是添油加醋之类的技法;而是在深入历史的堂奥,在盘飧薄酒的一脉余香中,辨寻历史新的解读门径。

一个时代远逝了,酒阑灯炧之后,衣香鬓影化为遍地烟尘。而就在这样弥漫的俗尘之中,我们这些怀旧的饕餮之徒们,犹能在这个早已推杯换盏的世界,嗅到那些残醉余芳……

——野夫

作者:二毛

标签:二毛民国吃家美食民国随笔饮食

民国吃家》最热门章节:
1蒋介石的食养 早餐三味和养生七法2蒋介石的食养 三位夫人和一个蛋3蒋介石的食养 白水排毒鸡汤益气4张爱玲的软饭 轧马路、吃小吃5张爱玲的软饭 爱上烂豆渣6张爱玲的软饭 上海女人像粉蒸肉7张爱玲的软饭 苋菜——粉红的回忆8张爱玲的软饭 风骚的萝卜9张爱玲的软饭 销魂的舌之味10郁达夫的下酒菜 朋友来了有酒肉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