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精彩片段:
第六章 继往开来
六 正义与自强
【前言】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家儒家学说和其他诸子的学说有不一样的关注点,先秦诸子中墨家关注社会道家关注人生法家关注国家而儒家的关注点则落在文化上,儒家为中华文化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仁爱,正义与自强,上集易老师已为我们讲述了儒家仁爱的的三个方面,也就是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和忠恕之道。这集易老师将为我们讲述儒家的正义与自强。儒家为什么要强调正义与自强呢,正义自强和仁爱为什么又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呢?
【正文】如果说仁爱主要是孔子的观点,那正义就主要是孟子的观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当然孔子也讲义讲的还不少,但孔子不把仁和义并举,在孔子那里和仁并举的是‘知’,孔子喜欢讲仁知,比方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他把仁和知并列。把仁和义并列在一起的是孟子。孟子为什么要强调‘义’这个范畴呢?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问题,前面讲过战国时代是不讲爱的而仁是讲爱的,这个时候你再讲爱这个东西是很麻烦的至少滑稽。那边在大规模的杀人,这边你再说爱呀爱呀的至少滑稽吧,这个时候得讲点恨,这就要有范畴,现实上也有问题。随便举个例子,比方说有个老汉只有一个儿子,独生子。该不该爱,肯定应该爱,是不是应该对他仁,应该仁。好,这个独生儿子当汉奸了,带着鬼子过来烧杀掠抢,你这个时候还讲仁还讲爱吗,不能了吧。不能了那讲什么?孟子说讲义,你应该去向我们八路军去报告,我的儿子是个狗汉奸,你们杀了他吧或甚至是自己把他干掉,讲什么呢,叫大义灭亲,大义灭亲四个字讲出来大家恐怕已经明白了义和仁的区别。仁是什么?亲亲;义是什么?灭亲。仁和义是不是刚好相反,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这个亲该灭,所以才叫大义灭亲,小义不灭,它该灭。因此义这个词实际上就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该’,一个是该杀。文化学家庞朴先生对仁和义有个非常好的说法,说仁就是合情的爱,义就是合理的杀。我们看看义这个字(见下图) 一个人头上有羊角,手上有武器,什么意思,应该去战斗,还有一个通假字叫宜,适宜的宜,是这样写的(见下图) 一块案板上放两块肉,什么意思,该杀。所以孟子把义这个范畴提出来以后就解决了仁学的不足。孔子也说过,仁者他才能真正的爱人真正的恨人。但你老说仁者恨人总是不通的吧。孟子把义提出来后就补充了,就成了一个互补结构,从此‘仁义’就成为我们中 国历史上和我们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对范畴。但义这个概念它自身是有问题的,仁这个概念没问题,仁爱嘛,你怎么爱都不会错。义是杀呀,它就会有问题,什么问题?义的种类太多了,有道义,仁义,忠义,正义,情意,侠义等等。这么多义搁一块它打架,会冲突。仁不会冲突,你爱父亲爱兄弟和爱子女它不冲突,都可以爱。义它会冲突。而且孟子已看到了这点。他讲了个故事,有一次郑国和卫国打仗,前面讲过春秋时期的战争它是一对一的,兵车作战。郑国和卫国各自派出了他们顶尖级射手,两个射手的战车开过来停下来,根据当时的战争礼仪要打招呼,要敬礼,然后说请。卫国的射手年轻郑国的射手年纪大,卫国射手说,老先生,请。郑国射手不动,卫国射手说【flash】老先生,请你先射我吧。--我不--为什么,你拿起弓瞄准我放箭吧---我今天病了拉不开弓,你射我吧---不行,我是师傅是你的弟子,说起来我的射箭技术也是你传下来的,我不能用你交的射箭技术来杀你,但两国交战我又不能不射,唉,我真为难啊。
【正文】郑国的射手是卫国射手老师的老师。卫国射手说,我不能用您老人家教给我老师的,我老师又教给我的这个武艺去把你杀了,这不可以。但我们现在是两国打仗,你是敌人啊我又不能不射。怎么办呢,他的办法是从箭带里抽出三只箭,然后在车轮子上啪啪啪啪一敲,把箭头敲掉了,然后拿起来啪啪啪射三箭,走人。我已经射过了,但是不会杀死你。孟子讲这个故事什么目的。意思是义的冲突是可以解决的。而我说没那么乐观。为什么?郑国和卫国的战争发生在春秋,春秋战争的特点是什么?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都是不正义的。那不杀敌人也是完全可以的,反正没有义,那我要问,如果卫国是正义的呢,你杀不杀郑国,你怎么办。恐怕这个卫国的射手只好自己自杀算了,杀太老师杀不是不杀也不是,只好杀自己呗。依我看杀自己也没用,这是叛国。有人出了个主意,说先把郑国射手杀了,因为是敌人嘛,然后因为自己杀了老师的老师,我自杀谢罪不就行了吗,我说也不行,分析看看。第一,你杀掉了你的老师的老师,这叫欺师灭祖,不义;你杀死自己,你是杀死了自己国家最好的战士,这叫做叛国资敌,不义;你的老师的老师被你杀的时候是没有还手之力,你把他杀了,叫乘人之危,不义;最后你把自己杀了,不承担任何道德责任,这叫逃避责任,不义。卫国这个射手怎么做都是死定了,他死也好不死也好,战斗也好不战斗也好,反正他是不义。你说如果拿义这个东西做个道德标准来衡量别人会造成什么结果。可怜的卫国射手怎么做都不是人了,而且我还要问一句,造成这样一个结果是他的责任吗?不是。所以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哈姆雷特》里的哈姆雷特在报仇之前就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死还是活着是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道德问题。因此我最反对动不动对别人进行道德谴责,而且我强调,讲到义这个范畴时一定要谨慎,要小心翼翼,不像仁可大讲特讲,怎么都不会过分,讲义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定位在正义这个范围之内。事实上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正义,它用‘正’来规范,这种正义给了我们民族非常好的思想文化的品德和情操。鲁迅先生有句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看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正义。事实上正义感和责任感可以造就伟大和刚强的人格。仁和义都可以塑造人格,都可以塑造伟大的人格,但塑造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仁塑造出的是伟大而宽厚的人格,仁者是很宽厚很宽容的,很厚道的;而义塑造出的是伟大而刚强的人格,因为义的本意是杀呀,是恨呀,它必须硬的,讲义的人都硬啊,他大义灭亲容易吗,不容易。
【画外音】儒家的代表人物中孔子强调仁,仁者爱人,仁塑造的是伟大而宽厚的人格。孟子强调义,义塑造的是伟大而刚强的人格,而一个人想要塑造刚强的人格是不容易做到的。在孟子看来塑造刚强的人格不仅需要精神支持还需要生理上的支持,那么在孟子那里生理上的支持究竟是什么呢?
【正文】这个生理上的支持在孟子那里就叫‘气’。所以孟子讲养气,孟子说做一个正义的人必须养气。气这个东西在我们中国文化范畴里它就是生命。所以孟子说他善于养浩然正气,什么叫浩然正气,实际上就是正气。也称之为浩然之气,孟子说的很清楚,这个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就是义把它集合起来,在自己身体里面变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变成了一种能引起生理反应的精神状态的东西,它就是浩然之气。我们无法再解释得更多了,孟子自己也说,这个浩然之气是很难说的,说不清楚,但中国人可以意会。跟老外讲这个课是讲不通的,他老要科学分析,里面氮多少啊氧多少啊,那玩意弄不成,弄不清楚这个。中国人能理解这个气的含义,中国人都讲人身上是有气的,包括写文章,一气呵成,某个人大气磅礴,某个人妖里妖气,某个人怪里怪气,某个人痞里痞气,都有气嘛,这个中国人理解。然后孟子说,一个人如果内心有了浩然之气,他就会变得美丽起来。孟子有四句话:‘充实之谓美’,充实就叫做美,就是正气充斥在自己身体里面,全身都布满了正气,这样的人一定很帅,他是‘美人’。孟子时代美人是可以指男人的,男人叫美人女人叫美女,这是美,他很美,因为他一定是堂堂正正的,眼睛里会有光芒的。所以孟子又说了第二句‘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就是他不但是浩然之气,正气充盈于自己的整个身体,而且这种气能放射出光芒来。比方说通过眼睛,炯炯有神,那就是光芒嘛,这样的人就叫做大,他是大人,上了一个等级了,孟子接着说,‘大而化之之谓圣’,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大而化之,稀里糊涂的,大而化之就是他自己修炼成了大人,他还能影响别人感化别人,使别人也有了正气,也变得美起来,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孟子最后说:‘圣人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就是如果他感化别人影响别人,让别人也充满正义感,别人也变成美好的人,别人还感觉不到,那他就是神。美大圣神四个字,四个等级。因此孟子主张养气。那我们要问谁来养呢?自己养。这个浩然之气别人帮你养不了,不能说别人养了装在煤气罐里给你,那不可以,得自己养,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养气必自强。
【画外音】作为先秦诸子中最重要的一家,儒家关注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仁爱,正义和自强,仁爱的观点主要是孔子提出的,而正义的观念则主要是孟子提出的,那儒家核心价值观中的自强这个观点又是谁提出来的呢?
【正文】自强主要是荀子的范畴,严格说是《周易》的范畴,因为原文出自《周易》,出自《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像辞》。但这个思想我认为是来源于荀子。为什么天行健君子就要自强不息呢?这个道理《周易》没说荀子说了。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第三位大师,更前两位大师有点不同,不同在哪?他说天,孔孟不说天,老庄不说人,或者说孔孟偏于说人,老庄喜欢说天,这是儒道两家的区别,但是发展到到荀子这时,荀子要把儒道两家统一起来了,所以荀子既说天又说人,怎么说,科学的说。荀子说,【flash】比方说天不下雨那是天的事,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那也是天的事,如果人们去求雨希望能够下场雨,或者人们认为月亮不见了是因为天狗把月亮给吃了,所以要弄出声响赶走天狗,这些举动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心愿,表达心愿而已。
【正文】荀子说当然了,你表达一种心意是可以的,我们希望天下雨希望月亮出来,表达心意可以不要当真,当真就错了。所以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有科学精神的一个,先秦诸子对待自然可以说是三种态度,孔孟是回避的态度;老庄是哲学的态度;荀子是科学的态度。荀子的观点可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天论》。什么意思?就是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自然界自己的规律,不因为你现在掌权的人是尧舜就怎么怎么样,也不因为掌权的人是桀纣就怎么怎么样,跟人没关系,跟人事没有关系,所以不要把天象和人事扯在一起,社会的治乱兴衰与天象有关系吗?,与天时有关系吗,与地利有关系吗,没关系,不管现在谁掌权,那个肥沃的土地上你种东西它就长庄稼,贫瘠的土地上种东西就不长庄稼,不管是谁掌权反正到了冬天它就下雪,到了夏天它就出太阳,没有关系呀。因此荀子得出这样一些结论。第一,‘天不可畏,事在人为’。天有什么可怕的,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嘛。第二,‘顺应自然,有所不为。’荀子讲得很清楚,人要有所不为,有所不思的,什么样的事不为,违背自然规律的不为。什么样的事不思,对抗自然规律的不思,人能够做什么呢,他能够从天时那里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会出太阳,因此你可以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时候播种,他可以从地那里知道什么样的土壤适合长什么样的农作物,你选择适当的土壤去种该种的那些东西,总而言之人应该掌握自然规律,然后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劳动,为自己创造财富,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叫什么,科学发展观。第三点,‘天有自己的规律。’这点和道家一样,道家也是讲自然是规律的,但荀子讲的自然规律和道家讲的自然规律不一样,道家讲自然规律是什么呢?无为。天道无为。天的特点就是无为,它什么都不做,天做什么了,它发表宣言了吗,说话了吗,开会了吗,制订规划了吗,它什么都没做,它什么都做了。这就叫无为而无不为,所以天道无为。荀子不这么认为,荀子认为天道是什么呢,自为。就是天做天的事情,人做人的事情,天自己在做事情,它不要人来帮它做,这叫做天道自为,因此君子自强,你除了自强外没有办法吗。荀子说难道天会因人们怕冷就没有冬天了吗,难道地会因人们害怕遥远就不在广阔了吗?不会,因此一个君子也不要因为小人在旁边叽叽喳喳,吵吵嚷嚷,说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眼,你就不干你该干的事了,这叫什么呢?君子不为小人之凶凶而辍行《荀子天论天》。一个君子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在这里我们又看见了什么呢,看见了荀子的人文精神,实际上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第三位大师,他的特点是:最有科学精神同时也最有人文精神,荀子认为自然的东西是不会美的,叫做,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记》。任何文化的文明的东西都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结果,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正是由于这种统一荀子为先秦诸子的争鸣,为先秦儒家的发展划上了一个闪光的惊叹号,这就是儒家留给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仁爱,正义,自强。
【画外音】到本集为止,易中天先生共用36集的篇幅为我们勾勒了一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36集的幅里由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和继往开来六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来贯穿,具体来讲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争鸣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出现?在今天的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易中天先生通过这36集的讲述为我们再现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那段辉煌的篇章,而当年诸子百家的故事到今天依然脍炙人口,思想先贤的名字到今天我们依然必须铭记。他们当年提出的思想到今天仍有闪光的价值,那面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先生又为我们做了什么样的总结呢。
【正文】现在我们可以来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做个总结了,我的总结是这样的,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的平等互利兼爱,道家的真实自由宽容,法家的公开公平公正,儒家仁爱正义自强。所有这些加起来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一旦我们对这样一些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进行抽象继承并且和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进行链接,我们就会实现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理想,和谐。什么是和谐?和谐的基本定义就是多样统一。它有两个条件,一要多样二要统一,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展现出来的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画面,他们是多样的,关注的角度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社会立场不同,多样。但是放在一起他们又是统一的。因为他们都希望天下太平,都希望国家长治久安,都希望为当时的中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目标,他们的理想是一样的,因此他们尽管争论,结果是和谐的。今天当我们继承这样一笔遗产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这样,我讲这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要表现或提倡的一种精神就是四个字:求同存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都可以有自己的态度,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都可以有自己的方法,但是不要唯我独尊,要看到别家别人也有别人的道理。我们对于先秦诸子可以各取所需,可以按照你的理解来进行阐释,但不要或者说不必厚此薄彼,不必非得争个输赢,争个高低。我们可以把不同的观点统一起来,统一于我们祖国的和平崛起,统一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于全人类的幸福。我想这也因该是先秦诸子他们的愿望。现在我们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已做了一个回顾,我相信大家看了听了知道了这些我们民族伟大思想家的伟大思想都会肃然起敬,确实,我们在谈到诸子的时候是应该起立向他们致敬的,而且我们应该告诉我们这些前辈,中华儿女一定将无愧于自己的伟大祖先。我想用四句话来结束这个讲座:天道行健,君子自强,自强之路,坦坦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