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佛祖在一号线_第五部分 十分钟忆往

李海鹏
随笔杂谈
总共70章(已完结

佛祖在一号线 精彩片段:

第五部分

十分钟忆往

前两天,我在百度上Google了一下“叼鱼郎”。这是我小时候见过的一种水鸟,它们笔直地钻进水面,重新出现时携带着水花,嘴巴里叼着鱼,慢悠悠地掠过天空,鱼挣扎着,银光闪烁。Google的结果是,这是中国常见的水鸟,也就是翠鸟。第二天晚上,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作文里写过翠鸟。可是我怎么会写到它呢,如果我不知道自己见过的就是翠鸟?紧接着,我回忆起了妈妈曾告诉过我,叼鱼郎就是翠鸟。这么说,我忘了这个小知识,如今找回来了。

我还一度认为自己见过蜂鸟。它跟书本上描述的蜂鸟完全相同,很小,振翅极快,会稳当地悬停。有一次我看见它在吸吮蝴蝶花的花蜜,比苏-30还厉害,会在空中后退。还有一次,我正走在路上,它飞到我鼻尖前几厘米处,悬停了两秒钟。它的翅膀扇得那么快,就像纹丝不动。

在孩童时代,对我而言,这神奇的小鸟彷佛有着雷诺阿式的富丽颤动的光晕。它是造物主的精致巧思,是一个小小的神话的降临,是神明不仅雄浑辽阔而且富有艺术天赋的证据之一。

直到上了中学,我查阅资料,才得知这只是幻象。我见过的并非蜂鸟。如今你可以在网上查到这段话,“蜂鸟在中国全境没有分布,有些大型的天蛾(如蜂鸟鹰蛾)在白天活动取食花蜜时会被误认为是蜂鸟。”蜂鸟,3克重,最高时速100公里,可以升至5000米高空,远在美洲。

蜂鸟倏忽远去了。翠鸟也早已在那片水域消失。有一天,工业废水汩汩而来。我记得那时候我爸爸经常疑惑,炖鱼为什么有一股汽油味呢?水污染是从重工业城市开始的,一直蔓延到中国的每个角落,杀死了银鱼、翠鸟,等等,只有螯虾顽强地扩大了种群。养殖技术也越来越凶悍了。东北人家以前常吃的带鱼,越来越大,鱼肉失去了弹性,嚼起来像面饼,鱼刺末端还有骨瘤。多年以后,我雇了条船,在洞庭湖里来回穿梭,一边冻得要死,一边感慨,好家伙,他们把这湖当成马桶了。才20多年,从外部环境,到人们的心气,这个国家的一切都不一样了。

以前人们很急切,心气也高。我模糊地记起人民日报1988年的元旦社论的标题叫作《迎接改革的第十年》。我决定花十分钟回忆一下当年,在网上查到了这篇文章,文中有些句子是这样的,“我们要抓住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带动其他工作。”“政治体制改革将开始逐步实施;上层建筑的其他领域,如新闻、文艺等也都将进行改革。”“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等等。

这是一个很有抱负的态度,对吧?至于下面这句话,不用查我也记得,“我们过去失掉的时间太多了。”

如果说我从中体会到纯真与热情,还算恰当吧?我继续往前查,看到1979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抨击了官僚主义,还坦率地承认本国的沉疴。“他们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当官,以为掌管的摊子越大,指挥的人越多,官越大,政治、生活待遇也越高。同样的机器设备,在外国有工人和管理人员一千人就够了,我们这里常常超过人家三、四倍,产量反而不如人家。为什么?”

1980年代是一个官方文体与民间文体差别不大的时代,还是一个经常问“为什么”的年代。当我们不再问这个问题,改革开放的青春期就结束了。翠鸟在天空中消失了,蜂鸟则在心中消失了。我曾有几年为一家媒体写新年献词,你知道最困难的是什么?就是如何在字里行间避免沉郁之气,以便与新年气氛匹配。这在早前是不成问题的。上述元旦社论的第一句是,“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这样的句子是有前提的。一个更年轻的时代。

如今,我发现,我们总是在做一些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污染,要么贫穷。要么翠鸟,要么过分肥大的带鱼。要么信念,要么功利。要么灵,要么肉。要么科学的春天,要么权钱的炎夏。要么纯真而无知,要么成熟而世故。到最后,这岁月中最值得留恋的竟然是一声消逝的鸟鸣。

作品简介:

千呼万唤的李海鹏首部专栏集,中国当下最好的专栏作家之一。

这些小文章来自著名新闻人和评论人李海鹏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和《智族GQ》上的专栏集结。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时评和杂文。语言睿智幽默、见解险直犀利,让民众听到一种最清醒有力的声音。

它们的略微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有一种声音,发出声音的家伙还算机灵,幼稚又天真,有着执拗的主心骨,觉察了生活 的荒诞,养成了滑稽和嘲讽的态度。他是个嘴巴里含了一颗糖,就敢于嘲笑世界的家伙。除了正义、智识、艺术和灵魂之外,简直没有什么值得他去尊重,倘若有人胆敢冒犯这四样,他却要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李海鹏的身份并不是作为《南方周末》的高级记者记,或者《第一财经周刊》的专栏名家,或者《GQ》的专题总监而被大家记住的,他被人尊敬和认识,是因为他近乎天真的对自由的执着,对伟大社会成形的关注及焦心。抽丝剥茧的分析,吹毛断发的文字,掷地成声的观点,恣肆放达的叙述,这些都注满了李海鹏的所有文章,其间到处安放着才情、思想、和对自由美好世界的向往,以至于除此之外,他几乎一无所有了。

图书品牌:磨铁——文治图书

请海鹏写专栏是《第一财经周刊》做的最好的决定之一。很多时候我们怯于表达,海鹏有勇气;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不够准确,海鹏对语言和逻辑的把握让他的文字充满力量;最关键的是,海鹏的优雅和从容,于是有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阅读的文字。

——伊险峰 《第一财经周刊》执行总编

海鹏把第一篇专栏《台风》给我时,不确定地说不知道是不是GQ要的。至今我都很感谢他,那篇专栏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回望内心的写作,感受到他手指触及真理核心时的极度快感,那声音好古怪。我想,这些细碎、微妙、不经意又很本质的描述,才是生命最原本的光辉啊。

——王锋 《智族GQ》编辑总监

在世界到处是光的今天,我们缺少另一种光。李海鹏的书像一颗小钻石,清醒、隐蔽,光芒四射。

——马莉 诗人、画家、《南方周末》高级编辑

无论作为记者还是专栏作家,李海鹏都长于发现无所不在的荒诞,但他文字的底色是悲悯,悲民生之多艰,悲世人昏庸而不自知。因此他刻薄、幽默、不羁却温热。汉语被他如此高妙自如地运用,像一个狡黠而骄傲的小男孩把玩他心爱的弹弓。

——杨瑞春 《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

作者:李海鹏

标签:李海鹏佛祖在一号线南方周末专栏

佛祖在一号线》最热门章节:
1后记 用一根针挖井2第五部分 亦将有感于斯文3第五部分 十分钟忆往4第五部分 不能直呼此物之名5第五部分 因循不觉韶光换6第五部分 失真的世界7第五部分 卢瑟与御姐8第五部分 豆子心中凄凉9第五部分 反智不如淫邪10第五部分 宝宝爬行大赛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