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_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拜将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19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 精彩片段:

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拜将

升坛拜将,都不知是哪个年头的事了。朝廷之上,没一个人知道相关礼仪,只好派人到皇家图书馆去翻寻查找。

礼仪终究是个形式,尚在其次,关键还是拜谁为将。已经到危急存亡的最后一刻,在赛尚阿、讷尔经额这些宰相级的重臣都一一让他失望之后,咸丰想到了自己血浓于水的叔伯兄弟。

第一个人选是他的亲叔叔惠亲王绵愉。到咸丰做皇帝时,几个叔叔伯伯都已辞世,绵愉是咸丰唯一的叔叔。咸丰对这个叔叔很是尊重,除在各种召对宴席活动中免叩拜之礼外,还特许其在紫禁城内乘轿。

第二个人选是他的亲弟弟恭亲王奕訢。由于系同一个母亲抚养,又年龄相仿,所以在诸兄弟中,咸丰和奕訢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两人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就常常凑在一起假模假式地操练武艺。

奕訢研究了一套枪法和刀法,做哥哥的很是欣赏,他还给弟弟的刀枪各起了一个名字,枪叫“棣华协力”,刀叫“宝锷宣威”。起完名字,咸丰又送给奕訢一把被称为白虹刀的宝刀,那时的这对哥俩儿,简直好到能合穿一条裤子。

在未公布皇储名单之前,奕訢的呼声曾经盖过咸丰,但咸丰并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对奕訢生出什么罅隙。换句话来说,如果咸丰是这样的人,道光恐怕就不会选他继任皇位了。

在道光的立储诏书里,明确将奕訢封为亲王,这一缺乏先例的举措,实际表明了奕訢今后的地位以及他可以在咸丰身边起到的作用。登基之后,咸丰即正式册封奕訢为恭亲王,此后又让奕訢在内廷行走。内廷相对于外廷而言,指皇帝自己家的院子里面。行走不是一个正式官衔,恰如其名,就是这里跑跑,那里走走,传个文件,送份命令的意思。咸丰给奕訢这个职位,就是让他四处看看,多长点见识,以便以后好出来做事。

现在终于到了需要你们搭把手的时候了,咸丰让绵愉在外掌军,奕訢在内理政。

1853年10月11日,咸丰在紫禁城乾清门外举行拜将仪式,拜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第二天,任命奕訢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办理京城巡防事宜,一个月后,又让奕訢正式入值军机处,接触各种军务政要。

不过,当天的拜将仪式却很不热闹。原因不是仪式不够到位,而是参与度不足。即便咸丰亲自下旨让官员们尽可能地到仪式上来捧个场,人也到不齐。不来的人都请假出京了,给出的请假理由几乎千篇一律:“我父母年纪大,需要照料。”

当然也有没溜号的。这些人里面有很多是翰林之类的穷酸官员,他们没钱雇“高价马车”,只能留在京城里陪着皇帝听天由命。

皇帝还留在京城,官员们却“无不如鸟兽散”,时人遂作一喻,把溜号的人叫作“国乱出孝子”,把穷得逃不去的叫作“家贫出忠臣”。

此情此景,让咸丰看了着实心凉。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

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与外部英帝国之间的碰撞、试探、冲突和博弈的诸多历史细节。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鸦片战争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最热门章节:
1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黑水党2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打不如偷3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虎头人4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乱点鸳鸯谱5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黔驴技穷6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不是一个好兆头7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8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打的就是你9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贪官亦是忠臣10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心累了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