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_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不一样的八旗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19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 精彩片段:

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不一样的八旗

尽管使用了六百里加急,但乍浦、吴淞、宝山失陷的消息,京城的道光都要隔上十天半个月才能知道。

乍浦的失陷,一举粉碎了奕经的“捷报”,把道光再次拖进了痛苦的深渊。那种“忧愤苦衷”和难言的失落,令他五内俱焚。为此,他不得不下令耆英暂缓离开,按照“先剿后抚”的原则专办“羁縻”,但与此同时,他仍对“剿”抱有莫大期望。

从小就熟读史书和圣人严训的道光,当然知道真实的“羁縻”是怎么一回事,说穿了就是为保苟安无事而求和,在历史上,那都是“苟安皇帝”才做的,而他道光从小就得到先父先祖的器重,是一个有过远大目标和作为的勤勉皇帝,他不甘心啊!

可是南方似乎越“剿”越没戏了,乍浦之后是吴淞,都是败,没一个胜,道光被深深激怒了,他再也不愿委曲求全。

在发往南方的上谕中,道光明确要求江浙官员弃“抚”从“剿”,全力抵抗,他自己则白天黑夜地调兵遣将,部署天津防务,以做好与北上英军一决雌雄的准备。

如果说河南时期的牛鉴尚斗志昂扬的话,江苏时期的牛鉴已经斗志全无,在这位新任两江总督身上,也再看不到从前那种闲庭信步的水准和风度了。

陈化成一死,他就知道仗打不下去了。道光说他“守正不阿、和而不流”,倒是真没说错,一般官员很少敢抗旨申辩,唯有牛鉴在接到道光要他“专意剿办”的旨意后,来了个直言上奏。

牛鉴提到了当年乾隆发兵出征缅甸的往事。因为屡战不利,且耗师糜饷,乾隆接受现实,在缅甸答应朝贡的前提下诏令撤军,结束战争。牛鉴的意思是希望道光像他爷爷学习,对英国人同样实行“羁縻之策”。

牛鉴的抗辩,让道光很是不爽,但在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他再也拿不出新的人选来替换牛鉴,只能一遍遍告诫牛鉴“应守则守,应剿则剿”,不要因胡思乱想而动摇军心士气。

就在君臣间打笔墨官司的时候,英军方面又出现了新的移动迹象。按照道光和朝中大臣的判断,他们预计英军可能会北上直奔天津,也因此做了防范。牛鉴同样做如此想法,道光要从浙江派大臣和军队增援江苏,他还客气,说不要了,江苏战事已经结束,黄河水退下去了。

其实他们都想错了,江苏战事不仅没有结束,而且还才刚刚开始。

英军攻击吴淞的行动并非盲目,它是扬子江战役的一部分,而这一军事计划又是由义律所制订的。璞鼎查自从把义律给换下来后,起先并没有完全照着扬子江战役的部署去做,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打到哪儿算哪儿,最后沿海城市倒是打下不少,但并没有能迎来他想要得到的结果。

直到此时,英国政府才开始重新重视义律提出的计划。相对于道光君臣对洋人的无知,长期跟中国人打交道的义律似乎更清楚东方帝国的七寸部位在哪里:一个长江(扬子江),一个黄河,那是命脉所系。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

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与外部英帝国之间的碰撞、试探、冲突和博弈的诸多历史细节。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鸦片战争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最热门章节:
1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所向披靡2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心惊肉跳3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悲催搭档4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江天忽报大星沉5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救火队长6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面对面角逐7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出奇制胜8第七章 当亡不当亡 江青天9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皇天不负苦心人10第六章 崭新的开始 惹不起,还躲得起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