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_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晏子使楚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19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 精彩片段:

第三章 一叶而知秋

晏子使楚

未几,伊里布得到琦善从广州发来的文件,获知英方已同意“以人易地”。消息是好消息,可问题是怎么交,是先交人还是先易地?万一对方不认账怎么办?这个先生鸡还是先生蛋的问题,显然把双方都给难住了,彼此都不愿轻易做出妥协。

伊里布推敲半天,拿出一个方案,即由张喜带部分战俘打前哨,先行到定海“交人”,葛云飞等“定海三总兵”率三千人马,押解“最高级人质”安突德随后,这样一旦有变,还能对英军施加压力。

张喜按计划到达定海,并释放了他所带来的英俘。英军清点了一下,说不对啊,安突德呢,你们不把他交出来,我们就不能“易地”。

张喜早有准备:“我们交一部分人,代表的是诚意,只要你们易地,我们留着那个安突德有什么用,养着他还要白吃饭哩,当然马上就会还你们。”

英国人仍然把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张喜的脸沉了下来:“想耍赖?告诉你们,安突德就被我军押在半路,刀架着脖子呢。你们归还定海便罢,不还的话,我们先砍安突德的脑袋,然后大军开到,把你们杀得片甲不留。”

话犹未了,却出现了一个令张喜既被动又尴尬的场面,安突德驾着小船回到了英军营中。

随后两名中国小校来到张喜这一方,一看,正是负责押解安突德的那两名卫兵,经证实,安突德是被英军发现后半途劫走的。张喜赶紧问从镇海出发的大部队在哪里,回答是还没跟上来。

这真是令人天旋地转的事,摆明英国老外是想背约反悔了,而且他们也有了反悔的条件,不悔白不悔,倒是张喜等人命悬一线,反过来成了对方的人质。

张喜急了,唰地就把身上腰刀拔出来,对英军负责人大喊道:“我们现在已经把俘虏全部交到了你们手上,你们要是再不还城的话,大家只有同归于尽了!”

英军负责人被张喜那怒发冲冠的样子吓了一跳,听翻译一讲,才知道张喜的意思。他本来确实有取巧的想法,但义律已有“一手交人,一手还地”的正式命令给他,如果“中国使臣”真的被激怒,给他破罐子破摔,来个“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之类的,他也很难向义律交代。

这洋鬼子马上“改容谢过”,向张喜道歉,说刚才纯粹是跟你开个玩笑,定海肯定会还给你们。

第二天,英军收缩部队,陆续上船离开。这时候,那三千大军竟然还没现身,临时接收定海的只有四个人,即张喜、随从翻译外加两个小校。张喜负责连夜赶回镇海,向伊里布报信,顺便打听出征人马的下落,其他人则在定海城里到处找熟人,请他们帮忙看守城门和仓库。

伊里布半夜里被张喜叫起来,既喜且惊,喜的是终于接收了定海,惊的是自从“定海三总兵”出发后,便音讯皆无,他们究竟去了哪里呢?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

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与外部英帝国之间的碰撞、试探、冲突和博弈的诸多历史细节。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鸦片战争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最热门章节:
1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星斗南2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光荣的囚徒3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广西出事了4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工作狂5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交班6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立储7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选谁不选谁8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最后一根稻草9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来自京城的圣旨10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十万长城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