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耆英在调走之前,让道光伤透脑筋的,除了入城问题外,还有一个“黄竹岐事件”。
早在鸦片战争前,从广州周边经过的英国商人和水手们就经常上岸,权当散心。只不过那时候,这帮人尚知收敛,不敢搞得动静太大,鸦片战争结束后,明显变得趾高气扬,少了很多约束。他们有的驾着小舢板,有的雇用当地人的小艇,看到丛林密集处,便提着枪登岸打麻雀。
一开始,沿途村民并没多大敌意,仅仅觉得好玩,大人小孩儿都在旁边围观,一边看,一边嘴里免不了还要叽叽喳喳说笑几句。这本来也没什么,国人爱瞧热闹一贯如此,何况你在我的地盘里,难道我看两眼也不成?
可是洋人不这么想,他们最烦别人在旁边说三道四,特别是有时枪都瞄准好了,给周围人一起哄,结果放了个空炮,鸟雀飞得无影无踪,好不扫兴。更有甚者,由于双方语言不通,村民的说笑有时还会被洋人误会,认为是在嘲弄他们,于是便要反唇相讥。
这种吵架当然是吵不出什么名堂的,因为只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却听不懂语言。洋人一着急,就举起枪对准村民做射击状,村民害怕了,一哄而散。久而久之,大家对这些洋人都非常痛恨,纷纷在村口设置栅栏,不允许他们进入。
后果是什么
黄竹岐村位于广州城西,村外有一座密林,给舰船上的洋人发现了,于是相率登岸,并强行闯入了栅栏。村里的妇女突然看到这些高鼻子蓝眼睛的不速之客,吓得大叫起来。遇到这种场面,照理得回避,可船上的洋人们没有一个是绅士,全是常年漂泊在外的冒险家,见此情景,一个个都咧开大嘴乐了。
觉得还不过瘾,他们又端起枪,这里指指,那里晃晃,做着种种要开枪的动作。本意是想搞个恶作剧,没想到却因此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随着一声锣响,顷刻间,不仅黄竹岐村的人全部聚集过来,连邻村村民也都呐喊着跑过来进行援助。
几个哥们儿从没有领教过这种阵势,赶紧把枪端好,以为这样可以将围上来的人群吓退,孰料反而更加激怒了村民。众人扑上来,你一拳,我一脚,一会儿工夫便将被围住的六个洋人给揍了个稀巴烂。
打死了人,而且打死的还是洋人,这就出大事了。村民们赶紧把洋人的尸首绑上石头,沉到村外的河里,给它来个毁尸灭迹,但洋人被杀的事还是没逃得过德庇时的耳目。此君一跃而起,要求耆英查明事由。
耆英不敢怠慢,即刻下令巡捕限时破案。巡捕招募有经验的渔民,从村外的河里面把几个死鬼的尸首给捞了出来。耆英本以为自己的高效破案可以让德庇时满意,不料反而给德庇时继续纠缠提供了证据,后者得理不饶人,愈加步步相逼,声言要再次从香港调兵杀入,并将黄竹岐村付之一炬。
这时包括黄竹岐村在内的各个村庄也正闹得沸沸扬扬,有哗然而起之势,可以说两边都不服气,都在顶着牛。耆英焦头烂额,这时正好新任广东巡抚徐广缙到达广州,耆英便把这个烫手活儿移交给了徐广缙。
徐广缙坐堂,以大清律法来审案。他对德庇时说,按照我国法律,杀人者偿命,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必须以一命抵一命,不可滥杀无辜,再说,你们洋人对此也负有责任。之后,徐广缙把黄竹岐村的士绅找来,强调杀人就得接受王命国法。经过讯问,逮捕十九名村民,其中四人为直接杀人者,按律判以死刑。
各村觉得这么做尚在尺寸之中,然而德庇时不肯罢休,还在那里嚷嚷着要把黄竹岐村一把火烧掉,说是不这样做的话,以后水手们上岸就没安全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