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_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两全其美的办法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19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无比沉重的担子

两全其美的办法

徐广缙将“两年之约”改成了“无怫百姓以顺夷理,顺民心以行之”,二选一,我宁愿讨好百姓,遵从民意民情,也绝不屈从于英夷。

徐广缙随即找到叶名琛,将他的想法说了一遍。叶名琛极表赞同,两人商定,万一发生变故,就与广州城同生共死,多少也能落下个好名声。

计议已定,徐广缙赶紧利用剩下的一年时间,紧锣密鼓地部署广州防务。

要守广州,自然先要守住炮台。洋枪洋炮既然仿造不了,便只能靠人,而在鸦片战争中,人却是最靠不住的,兵勇溃散的现象遍处皆是。

裕谦督促部卒死战的办法,是让大伙发毒誓,徐广缙则以为,一个人究竟勇敢还是怯弱,都缘自天性,临时硬逼没用。比如定海之战前,余步云还不是在关帝庙信誓旦旦,倒是裕谦自己和“定海三总兵”那三个老将说到做到,没有自食其言。

徐广缙对守城官兵说,炮台就这么几座,我用不了很多人守。你们自己合计一下,如果觉得到时肯定会软蛋,或者顾虑家里有双亲需要奉养,又或者膝下还未有一儿半女,想留着性命传宗接代,那么我现在就给你们开假。

见官兵有疑虑,徐广缙又加以补充:“不要怕我会打击报复,放心,事后如果你们还想来当兵吃粮,我仍然欢迎,决不会怪罪。”

有的人走了,有的人留了下来。对于留下来的勇者,徐广缙还要再挑选一下,凡身体素质好枪炮技术精的,才会获准进入炮台。徐广缙给他们写下保证书,说明立功受奖,战死者由官府负责赡养家属,以安其心,以壮其志。

按照炮台的规定,是一个班负责一门炮,一般情况下这班人被打散了,炮也就废了。徐广缙把人力集中起来,多添了两班人,实行三班轮守,并声明在先:“你们不能像以往那样一触即溃,但是假使三班人都受了伤,溃就溃吧,也不怪你们了。”

与林则徐、裕谦等人相比,同样可以划在“主剿派”之列的徐广缙显然已经吸取经验,变得更为理智和谨慎。在准备的过程中,他既不犹豫,也不张扬,全都是一声不响,秘密推进。

防务部署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除了兵勇调配外,还涉及枪炮添置。在鸦片战争中,虎门等炮台已遭破坏,之后重建,又被德庇时派英军给弄得乱七八糟。如今要恢复炮台的作战能力,就需要重新装备枪炮,但这么多枪炮,仅靠广州一城来不及制造,很多需要从外省运入。从始至终,就连广州省城的百姓都不知道枪炮是什么时候运进来,又是什么时候装在炮台上的,对此毫无察觉。

在组织官军加强防御的同时,徐广缙以缉捕盗匪为名,召集附近宿儒士绅,告知自己的迎敌决心,同时传令他们聚集乡勇以备。大家商定,假使战火一起,乡勇随时听候调遣,官府只需提供口粮,倘若太平无事,则该耕田还是耕田。

自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出于地方治安需要,团练及其乡勇其实并不被官府认可,徐广缙是承认团练的第一位封疆大吏。对于徐广缙来说,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者,可通过“官民合心”,稳定内部,二者,他已经汰劣存精,战争瞬息万变,万一正规军不够用,到时亦可用乡勇进行补充。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晚清时期,长于守成的道光帝遇到了传统中国帝王从未有过的挑战——鸦片战争。它将传统中国社会坚实外壳敲出了裂痕,这一危机,让整个大清帝国疲于应付,进退失据。就在鸦片战争告一段落的时候,噩耗却再次传来——广西出事了……

本书以嘉庆朝“林清之变”为引子,从道光皇帝的登基讲起,通过对江河日下的清帝国诸多弊端情状的解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撞击与矛盾冲突的多视角展示,揭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大幕背后的种种秘辛,从多个方面解读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与外部英帝国之间的碰撞、试探、冲突和博弈的诸多历史细节。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鸦片战争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1·鸦片战争》最热门章节:
1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我与夷人的那点事2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你说爽不爽3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皇帝差你干什么来了4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非常规战术5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6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这回真不是装7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究竟安的什么心8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只有先谈一谈了9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能要人命的符咒10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洋窦娥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