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情的犯罪 精彩片段:
我的爱情与死亡
日记:六月一日
这个学期我常常到语文科的教师办公室去。原因只有一项,我必须得到雨净一年级语文老师的说词。
经常地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尤其是狭窄的场所,对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熟悉是很有用的。别人看惯了你的面孔,那么他们就不会对你的存在表示任何反对意见。
几个月下来的成果是可观的。一开始我以询问国学问题为由,向自己班上的任课老师请教,也就是那个老处女。隔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便利用她不在办公室的时间,向其他的语文老师问问题。几次下来,我便可以旁敲侧击地问他们一些非关学习的事情了。这当然包括这些老师去年教导哪些班级。
如今我已经找到了雨净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了,他姓罗。
我决定今天问个明白。
“王阳明在明武宗正德元年,也就是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因为宦官刘瑾假传圣旨,逮捕了劝诫武宗的戴铣等人,于是他也上疏营救,刘瑾一怒之下,打了阳明四十廷杖,然后被贬官到贵州龙场驿做驿丞。”
“老师,《瘗旅文》这个故事的发生时间在正德四年农历七月三日,那么也就是王阳明被贬官的时候了。”我说。
“对。王阳明在正德三年春天赴任,在贵州待了三年,才升任庐陵知县。等到刘瑾被诛,阳明才又被朝廷所重用。”罗老师回答。
“《瘗旅文》的写作缘由,是一个小吏经过龙场驿,主仆三人先后死于蜈蚣坡下,王阳明于是代为收埋,并写下这篇祭文。我所不明白的是,人有可能仅仅经由一面之缘,甚至是名字也不晓得的情况下,为对方的死感到如此凄怆吗?”
“嗯,其实像阮籍也曾为一个素不相识的未嫁女子放声哭过,这可能是中国文人至情至性的共通特点。不过,王阳明或许就没有那么纯粹,从文章中可以看得出来,他有大半成分是为自己遭贬而悲伤的。
“然而,无论如何,王阳明这篇祭文仍是写得极好,尤其以最末的两段祭歌,将孤独、乡愁、生死存亡与未知的命运,描写得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他的苦楚,更在最后以达观与坦然面对的态度来勉励亡魂,这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一种期许吧。”
我试探地继续问:“也就是说,唯有在感同身受的情况下,王阳明才愿意去吊唁这个无名的鬼魂了?”
“可以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