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断案之伊阙神兵 精彩片段:
第三十二章 洞厅
狄春一骨碌从地下站起,也不顾肩头的伤,叫道:“老爷,我们这就往前罢。”
“好。”
前行数步,眼前豁然开朗,阿玉惊呼一声:“夜明珠!”众人也早看到,面前巨大的洞厅里,竟然放满了发出柔光的珠子,怪道方才不需火把就能看清,原来洞内自有照明之物。李元芳取出随身携带的荧光珠,相较之下,那些嵌在岩石上的夜明珠更大一些,形状并非正圆,个头也略有参差,不像荧光珠般由特殊的矿石制成,似是天然形成的珠子。
斛律冲笑道:“今日见得稀奇多了,这也算不得什么。”
洞厅比方才的山谷犹大数倍,洞顶垂挂下许多溶岩形成的石幔、石瀑,地面岩石有的状似竹笋,有的形如蘑菇,在无数夜明珠的映衬下,晶莹如玉,姿态各异,把整个山洞装点得帷幔重重,气象万千,众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庄严华丽的殿堂中,更有不知何处的水滴落下来,敲打在岩石上,清脆低沉,自成曲调,恍若乐工在偏殿奏响盛宴的礼乐,李元芳、斛律冲等各自暗赞:果如先辈所述,是一处世人未见未想的奇境,只是此时来路断绝,前方又看不到出路,哪有心思细赏美景?
正前方似有一条河流从岩壁下通来,至洞中迂回曲折,又向另一边流去,只是水流出入之处,四周山壁极低,河水像是从地下冒出来般,使得这里看来有如一座封闭的厅堂,众人粗粗一望,心知这便是所谓宝藏的终点了,先前所历种种,都只为进到这洞厅来,现下真的身处其中,倒有了几分空落落的感觉。
狄仁杰微一沉吟,心中已有条理:“当年高长恭等应该进到了此处,但所有相关的记述中,都没有提到出洞,想必他们是从原路返回,如今洞口已塌,自是不必再想;唯有看看先人造此奇境时,有没有留下另一条通道,或是什么我们可以利用的线索。”
众人点头应是,偌大的洞厅里溶岩错落复杂,似乎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狄仁杰走到近处那弯水流查看,只见河水颇清,静默不动,也看不出流向来,其中有些长约指许的银色小鱼,停在水中,一动不动,阿玉看得好奇,到底是小孩心性,正要伸手去捉,却听李元芳道:“小心,你忘了那宓妃泪么?”阿玉缩了缩头,扮个鬼脸,随手捡了块小石,轻轻投入,鱼儿们受惊,骤然散开,却不往通向洞外那端较细的河道逃去,只纷纷游回洞中河流最宽的转折处。小狗本也蹲在水边看鱼,见鱼儿一下子散得没了踪影,轻吠一声,跳了起来,像是不满的样子,看得阿玉咯咯直笑。
李元芳摇了摇头,随狄仁杰顺着游鱼的方向,走向河道宽阔之处,只见河面上方是一片宽大的石瀑,恰似飞流直下,倾入到河道中,又如被忽然冻结的冰川,停留在了那舞动的一瞬间;石瀑中央悬竖着个巨大的银色圆盆,因色泽与溶岩相近,初时不易发觉。狄仁杰定睛看时,竟是一扇内壁朝外的贝壳,光滑闪亮的壳面恰像一面镜子,从狄仁杰和李元芳站立之处仰看,可见镜中照出水面上密密聚集的小鱼,数量之多,把一大片河面都覆盖了。
狄仁杰和李元芳弯下身子,细看这些小鱼,见它们通体银白,近乎透明,想是久居地下,不见日光,变得与周围的环境之色更相贴近,群鱼之间,还有许多细细的半透珠粒,李元芳疑道;“大人,宓妃泪?”狄仁杰面色凝重,又盯着细看了会,摇头道:“应该不是,形状相似,但颜色不同,可能是这些鱼儿所产的鱼卵罢。”
狄仁杰站起身来,和李元芳游目四顾,见周围岩石上除了那些夜明珠散落其间,远近还有几块相同的贝壳,似与河上这面大镜相互映照,见识了方才入口处的铜兽和神龟,李元芳心下奇怪,不知这些镜子又有什么古怪。
狄仁杰道:“这伊阙所在之地,古有‘汝海’之称,相传千年之前,曾是一片泽国汪洋,经大禹开山引流之后,又历各朝各代开凿山体、疏通伊水,方有了现今的规模。由这些巨大的贝壳和珠子来看,传言不虚啊。”
乘狄仁杰和李元芳查看河道的当儿,斛律冲与狄春往洞厅周边走去,片刻功夫,已有不小收获。林立的石笋之后,有一片较平坦的地方,整齐地放了约有七八十口大箱子,斛律冲打开其中一口,见是满满一箱弓箭,再开一箱,又是几十张强弓,心中又惊又喜:看来这就是当年北齐留下的军需了。当下按捺不住,取出一张来看时,果然制作十分精良,历时百余年却丝毫不见损坏变形,弓身木质平滑细腻,漆色如新,鱼胶紧密,弓臂上的角、筋皆为上乘之作,斛律冲像是见了老朋友,举弓虚张,大有爱不释手之感。
一面又叹道:“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在伊阙设下这样隐秘的基地,就等于藏下了一支随时可启动的奇兵,只可惜我的先辈们终不得施展,这些兵器也只能永埋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