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复仇记 精彩片段:
后记
自从小学时在百科全书中知道“汉萨同盟”这个名称之后,我就一直对它抱着浓厚的兴趣。后来这个兴趣没有朝学术方面发展,反而朝着以这个蛊惑之名架构舞台的方向一发不可收拾,这大概是我与生俱来的个性使然。
开始提笔时,我才发现与“汉萨同盟”相关的日文资料少得让人困扰,找来找去只有四本参考书,而且全都是学术方面的著作,根本没有记述小说家想要知道的事情。
一九九九年的七月之后,由于世界末日没有来临,我便前往德国北部的港都进行采访之旅。当然不可能只有我一个人去,我请非常热爱北德的、值得尊敬的作家赤城毅先生,和抱着坚持的信念、一直期待作品完成的东京书籍编辑K先生,和我同行。大病初愈的我能够从未曾去过的土地上顺利采访回来,完全是拜这两位所赐。
到了当地,我听从赤城先生的建议买齐了德文资料,听博物馆的人介绍,搭上经过修复的单桅帆船,站在布洛丹断崖上,这时才终于觉得可以开始写作了。但是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所以从采访到出版大概花了将近两年半的时间;如果把之前等待的时间也算进去的话,我相信K先生一定是每天咬紧牙关极力地忍耐着。
采访的过程中,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当时的欧洲在币值和度量衡的单位上是不统一的,显得极度复杂而混乱,几乎每个都市的单位和币值都不一样。这样的制度下竟然还能有那么兴盛的商业活动,让我十分讶异,此外也让我充分体会到马可波罗为什么会说“土地那么广大的帝国,币值和度量衡竟然都能统一”,而对东方的先进感到如此惊叹。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所以虽然关于“汉萨同盟”的资料经过详尽的调查,但是由于讯息过于繁杂,我觉得书里季时引用百分之百正确的文献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便尽可能地加以简化;在能让读者享受故事情节的范围之内,应该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此外,故事中的“奥格斯堡的富商”当然有所依据的人物,不过我在书中并没有刻意提到那个名字,这是一个无聊的游戏,如果能获读者的谅解,甚幸!
这是一个一定会出现在世界史的教科书上,但是却完全不为日本读者熟悉的舞台。我没有信心这样的故事题材能让许多人接受,但是如果您在看到这本书时能拿起来翻阅,那就是我个人最大的荣幸了。
总之,姑且不论结果好坏,我能完成这部作品完全是靠许多人温暖的帮助。除了前面提到的赤城先生和K先生之外,我也要衷心地对翻译德文资料的立教大学大学院的大木健先生和鹭坂先生表示谢意。
二零零一年七月
田中芳树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