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的子女 精彩片段:
附录
一 三大传说的演变
早在很久以前,这些相互关联却又各自独立的故事就已经从维林诺及中洲大地上维拉、精灵和人类那漫长又复杂的历史中脱颖而出。家父没写完《失落的传说》就放弃了它,在之后数年里没有继续散文体的创作,而是开始动笔去写一首题为《胡林之子图林与恶龙格罗龙德》()的长诗,后在一个修订版本中改名为“胡林的子女”。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事,当时家父在利兹大学任教。他写这首诗时采用了古老的英语头韵格律(即《贝奥武甫》和其他盎格鲁—撒克逊诗歌采用的形式),将现代英语套以严格的重音格式,以及古代诗人遵循的“头韵”—家父使用这种技巧可谓得心应手,从《贝奥特诺斯归乡记》()里的戏剧性对话到写给佩兰诺平野之战阵亡者的悼歌,种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他都能运用自如。目前,头韵体《胡林的子女》是他以这种格律写成的诗中最长的一首,全诗超过两千行。然而他构思的规模是如此宏大铺张,以至于在他放弃这首诗时,纵然它已有两千行之多,故事也才写到恶龙对纳国斯隆德发动攻击。在《失落的传说》中,这个故事接下来仍有大量情节,若按这种规模来写,还要好几千行才能写完。此外还有第二个版本,故事还没写到恶龙攻击纳国斯隆德就被放弃;与第一个版本相比,它在同样的故事进展上用了双倍的长度。
家父用头韵体诗歌写成的那部分胡林的子女的传说,大大扩展、详述了《失落的传说》里讲述的旧版故事。最值得注意的是,该诗中首次出现了雄伟的地下重镇纳国斯隆德及其治下的广阔疆土(这不仅是图林与涅诺尔的传奇里的中心要素,也是中洲远古时代的历史里的中心要素),且描述了纳国斯隆德精灵的农田—这罕见地为古代世界的“和平人文”提出了构想,如此惊鸿一瞥可谓凤毛麟角。图林和他的同伴(在本书中名叫格温多)沿着纳洛格河向南而行,发现纳国斯隆德入口附近的土地看起来都荒废了:
……他们来到一处 精心照料的乡野;
穿过繁花点缀的河湾 与丰饶美丽的田地
他们一路行去,却发现:
草地、草原 与纳洛格河的草坪,
在山丘与河流之间 树木环绕的 广大耕地
杳无人迹。无数的锄头
被丢弃在田野间,在茂盛的果园中
倾倒的梯子 躺在长草里;
彼处每一棵树都转过 枝桠交缠的头
偷偷注视他们,颔首的青草
亦在侧耳聆听;尽管时值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