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生活在别处_第七部 诗人死去 2

米兰·昆德拉
外国小说
总共130章(已完结

生活在别处 精彩片段:

第七部 诗人死去

2

有哪个诗人没有梦想过自己的死亡?有哪个诗人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的死亡?啊!如果要死,就让我和你一起死吧,我的爱人,那只能是在火焰中,让我们变成光和热……你以为雅罗米尔用火焰来体现自己的死亡只是想象的偶然游戏?根本不是;因为死亡只是一种信息;死亡是在开口说话;死亡的行动有它自己的语义,我们不应当无视一个男人是通过何种方式,在什么样的生存环境中死亡的。

一九四八年,看到自己的命运撞碎在历史的硬壳上以后,扬·马萨里克☾1☽从布拉格一座宫殿大楼的窗户上跳了下去。三年以后,诗人康斯坦丁·比布尔为自己亲自参与建设的新世界所震惊,也从同一座城市(跳窗之城)的五楼上跳下去,跳在街道上,他要死在大地上,他要通过他的死亡,呈现空气与重力间悲惨的断裂,梦想与梦醒间悲惨的断裂。

大师扬·胡斯和焦尔达诺·布鲁诺不会被绞死也不会被利刃刺死;他们只能死于柴堆之上。于是他们的一生成了炽热的信号,成了灯塔的光芒,照耀着以后的漫长时空。因为肉体是短暂的,而思想是永恒的,于是火焰中呻吟着的存在便成了思想的代表。雅罗米尔死后二十年,扬·帕拉赫☾2☽在布拉格的一个广场上浇了汽油,他的身体在火焰中灰飞烟灭,而如果他选择自溺,那么他的叫喊根本不能够引起民族的注意。

相反,奥菲利娅☾3☽就不能在火焰中死去,她只能在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水的深度正好和灵魂的深度相吻合;水对于那些迷失于自己,迷失于自己的爱情,情感,痴狂,生命之镜与生命漩涡里的人来说可以成为很好的毁灭性元素;流行歌曲中,未婚夫没能从战场上归来,姑娘总是投水自杀;哈丽艾特·雪莱☾4☽是投水身亡的,而保罗·策兰☾5☽也是投塞纳河自杀的。

作品简介: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抒情时代》。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书中每一章 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怎样读书,怎样恋爱,以及怎样做梦等等。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迟到了远处,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换句话说,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时间与空间交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现实与梦幻交织(第二章《泽维尔》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情节的跳宏,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

作者:米兰·昆德拉

翻译:袁筱一

标签: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捷克外国文学

生活在别处》最热门章节:
1撒旦的视角2第七部 诗人死去 233第七部 诗人死去 224第七部 诗人死去 215第七部 诗人死去 206第七部 诗人死去 197第七部 诗人死去 188第七部 诗人死去 179第七部 诗人死去 1610第七部 诗人死去 15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