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海 精彩片段:
第一章 春
大正十五年☾1☽三月,洪作毕业于沼津中学。刚毕业,他便穿上了和服。念中学五年级时,住在台北的母亲,给他寄来藏青底色上起碎白点花纹的和服,可他一次也不曾穿,原封不动地搁在箱子里。现在,他把那套衣服拿出来穿上了。
整个中学时代,洪作几乎都是穿着厚棉布制服度过的。他有两三件藏青底起碎白花的筒袖服,但他觉得穿那种服装远不如穿制服方便。制服嘛,不论弄得怎么脏,磨得怎么破,也用不着感觉羞耻,在旁人看来也挺自然。哪怕穿一套破旧不堪的制服,也没人把你当成贫家子弟。
就因为爱穿破旧衣裳,洪作在学校里引人注目。他借宿的寺院里,有个名叫郁子的姑娘,比他年长四岁。洪作刚来时,郁子把他的制服拿去缝补浆洗,可是没过多久就心灰意懒,认定他无可救药,撒手不管了。郁子对他说:
“你就将就着穿你那又脏又破的制服,一直熬到毕业吧!与其给你补得好好的,还不如看着你那副窝囊相顺眼!你那住在台北的父母亲,我真想叫他们瞧瞧你这身打扮呢!”
郁子的话里,多少含有对洪作父母的不满。他们固然是远离沼津,但对于儿子的衣着穿戴,总得操点儿心思吧?郁子不便把这话明说,然而仔细推敲之后,可以从她的话中悟出这层意思。
话虽如此,事实上这事情却不能单单归咎于洪作的父母亲,洪作应该自负主要责任。母亲曾多次写信叮嘱他:制服小了或者破了,就不妨换上新的,把价钱告诉她,她会随时汇款来。
然而洪作从未向双亲要钱买衣服。倒不是他存心给父母节省,而是他总觉得办这种事太麻烦。直到念三年级,他穿的还是原来那套制服,到了念四年级的时候,他把离校毕业生扔下的旧制服弄来穿上了。
洪作并不敢亲自出马向毕业生索讨制服,有个人替他办这件事,就是和他要好的藤尾同学。藤尾受洪作之托,把这事办得挺漂亮。他估算出洪作的身量,便去找体格与洪作差不离的毕业生,一文不花地把西装要了来。
念五年级时,藤尾又替洪作向离校毕业生讨来制服。他对人家说:
“没爹娘的孩子,可得多多关照哟!”
到如今,已经中学毕业,尽管洪作对穿了这么些年的破旧衣裳恋恋不舍,但他也不能再穿下去了。他破天荒第一次换上了和服。那些家住沼津市内的少年,大约从四年级起,差不多都开始穿上和服。洪作自然看惯了人家穿,可是现在自己穿上这东西,却觉得挺别扭。
其实,洪作并非由于到了该穿和服的年龄而穿和服,而是因为除此以外他没衣可穿,迫不得已穿上了它。本来,中学毕业升入高等学校,可以穿上新制服,可是洪作投考未中,四年级结业时考了一次,今年又考了一次,两次投考静冈高校都是名落孙山。当然,没考上静冈高校,还可以选考其它学力相当的学校,可洪作偏偏总没那份心思。木部和藤尾两位同学和他一样,考静冈高校未取,但木部考进了东京一家私立大学的预科,藤尾则考进了京都一家私立大学的预科。还有金枝同学,他考第一高等学校未被录取,便转而进了一所私立医科大学的预科。
这样一来,凡立志升入高等学校的同学,倘不能进入志愿的学校,便终归在另外某一所高等学校找到了着落。他们一般都准备在来年再次投考志愿的学校,不过把学籍登记在现在进的学校里而已。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们嫌恶那种学籍一无归宿的失学生活。所以,木部、藤尾和金枝,都理所当然地穿上了新制服。这新制服,唯独洪作没有。
他怎么办呢?到故乡伊豆的亲戚家去住上一年,准备考试,这是一个办法。但如果亲戚家不肯收留他,他就只好一如既往,借宿在沼津的寺院里,在这儿过失学少年的浪荡生活。在洪作看来,东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魅力。去东京,还不如逍遥自在地呆在沼津或者伊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