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精彩片段:
第四部
第08章
这时响起了一声霹雳,雷声隆隆,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开始敲打着玻璃;屋里黑了下来。老太太好像害怕了,画了个十字。我们大家都突然停了下来,哑口无言。
“马上会过去的,”老爷子看了看窗户,说道;接着又站起身来,在屋里走了个来回。内莉包斜着眼,注视着他。她处在一种十分痛苦而又异常激动的状态。我看到了这个;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故意躲着我,不看我。
“嗯,以后呢?”老爷子问,又走回来,坐到自己那把安乐椅上。
内莉怯生生地环顾了一下四周。
“那么从此以后你再也没见到你外公啦?”
“不,见过……”
“那敢情好!说下去,我的宝贝儿,说下去吧,”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接口道。
“我有三星期没见到他,”内莉开始道,“一直到冬天。这时冬天来了,下了一场雪。当我在老地方又遇到外公时,可高兴啦……因为妈妈一直在担心,他怎么不出来了呢?
我一看到他就故意撒腿往街对面跑,让他看到我在躲着他。可是我回头看见,外公先是快步跟着我,接着便跑了起来,想追上我,他向我喊道:‘内莉,内莉!’阿佐尔卡也跟在
他后面跑。我开始可怜他,站住了。外公走过来,拉着我的手,领着我往前走;他看到我在哭,就站住脚,看了看我,然后弯下身子,吻了我一下。这时,他看到我的鞋破了,便
问我:难道我就没有别的鞋了吗?我立刻匆匆地告诉他,妈妈已经没一文钱了,房东仅仅因为可怜我们,才给我们点儿东西吃。外公什么话也没说,但是他拉着我的手,把我领到
市场,给我买了双鞋,并让我立刻穿上,后来就把我带回豌豆街他的住处,进屋前,他又走进铺子给我买了一块馅儿饼和两块糖果,我们到家后,他就让我吃馅儿饼,我吃的时候
作品简介: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于一八六一年在《时报》杂志第一——七期连载。因属于长篇连载性质,为了吸引读者,小说情节必须引人入胜,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而且在发展到最高潮时要突然中断,让人接着看下一期。所以当时称这一类小说为随笔式小说,以情节紧张曲折见长,类似于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断了十年的文学生涯之后,在这类文学体裁上所作的第一次尝试,即让小说带有强烈的戏剧性。以后,这种随笔式小说所使用的某些手法,成了他后期许多作品的固有形式,并发展成为不同于传统命运小说形式的小说戏剧形式。这种小说是对传统命运小说形式的突破,是新小说形式的开端。什么是小说戏剧形式呢?那就是选择人生的一个危机时刻,在紧凑的、高度浓缩的时间过程里,在旋涡般相继发生的戏剧性事件中,展开小说人物之间的心灵对话,展开对世界性问题,人类灵魂问题的辩论。
小说戏剧形式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写人物对话的卓越技巧。有人把这种形式称之为对话小说或复调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几乎是由人物的各种对话组成。作者像写戏剧对话一样,在各种情况下把各种人物聚集在一起,对他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谈、讨论,乃至辩论,说出各自的观点,并在对话中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又通过人物的长篇独白或对话对小说人物的自我意识、复杂的内心活动,以及他们情绪的转换和瞬息万变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本书书名曾由南江同志改译为《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一九八○)。但是,考虑到原译书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已经约定俗成,并具有特定涵义,几乎成了被剥削与被压迫的同义语,而不专指书中内容,所以我想还是保留原译名为好。当否,敬请专家指正。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曾得到北京大学胡明霞女士不少帮助,特此致谢。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翻译:臧仲伦
标签: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