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真正的人_作者后记

鲍里斯·波列伏依
外国小说
总共16章(已完结

真正的人 精彩片段:

作者后记

奥廖尔战役快要胜利结束了,从北边进攻的一些先遣团已经在上报说:他们从克拉斯诺戈尔斯高地上看见了一个燃烧着的城市。就在这时候,勃良斯克前线司令部接到一份报告:在该区作战的近卫军歼击机团的飞行员们在最近九天中一共打下了四十七架敌机,而他们自己只损失了五架飞机,牺牲了三个人。因为有两个人从被打中的飞机里用降落伞降落了,然后又步行回到了自己的团里。这种战绩,甚至在红军猛烈进攻的时候,也是极其罕见的。我是乘联络机飞抵这个团的,准备给《真理报》写一篇有关近卫军飞行员战斗功勋的文章。

这个团的机场,实际上坐落在一个普通农家的牧场上,那上面原有的土墩和田鼠扒出来的土堆被凑合地平整了一下。飞机就像一群山鸡似的,隐蔽在一片小白桦树林的边缘上。总之,这是暴风雨般的战斗日子里最普通的一个野战机场。

这一天,该团过得极其吃力。傍晚时分,他们正准备收场。这时,我们就在这个机场上降落了。在奥廖尔附近的上空,德国人特别“活跃”。这一天,歼击机完成了七次战斗飞行。在太阳正落山的时候,最后的一批机组已经作了第八次飞行返回来了。团长是一个瘦小、晒得黑乎乎的、行动敏捷的人,皮带束得紧紧的,穿着崭新的蓝色飞行制服,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他心悦诚服地说,今天这个状态他讲不出一点有条理的东西来。因为从早晨六点他就来到了机场,曾三次亲自飞入空中,所以眼下累得要趴下了。在这一天,其他的指挥员也无心顾及到新闻采访。我明白了,采访只得拖到明天,况且要回去的话无论如何已经太晚了。太阳照在白桦树树冠上,它的光线像被熔化了的黄金一样撒满在树的上面。

最后一组飞机降落了。马达还没有关闭,它们就径直向小树林滑行。机械师们手工操作调整了飞机方向。飞机的掩体是马蹄形的,在这掩体上盖有绿草皮。只有当飞机进了这土掩体停下来的时候,飞行员们才慢慢地从机舱里钻出来。他们脸色苍白,神情疲倦。

第三航空大队队长的飞机是最后飞回来的。晶莹透亮的机舱盖打开了,从里面先扔出来落在地上的是一根大红木手杖。它包着镀金的花字图案。接着出现了一个宽脸黑发的人,皮肤晒得黑黑的。他用结实有力的手撑着,迅速地站了起来,灵活地将身子翻过舱舷,下到机翼上,然后不很方便地走了下来。有人告诉我,这人是团里最出色的飞行员。为了不白白地损耗掉一个晚上,我决意现在跟他谈谈。我非常清楚地记得,他的黑眼睛像茨冈人似的,里面还存有儿童的热情。这热情与饱经风霜、阅历丰富又疲惫不堪者的智慧奇怪地结合在一起。他微笑着,高兴地看着我,说道:

“你饶了我吧!说实话,我真要倒下来了,耳朵里轰鸣着。您吃饭了吗?没有?那太好了!我们一起去食堂吃晚饭吧。我们这里规定,每打下一架飞机,晚餐就发给二百克伏特加,今天应该给我四百克,正好够咱俩喝的。怎么样,走吧?如果您等不及,我们就一边吃饭一边聊。”

我答应了,我很喜欢这个坦诚开朗的人。我们沿着小路一直穿过森林往前走。这条小路是飞行员们踏出来的。我的这个新朋友快速走着,时常低下身子,一边走,一边摘些黑草莓或采一大串浅玫瑰色越橘,再把这些东西往嘴里塞。今天他可能很累了,走起路来步伐沉重,但他并没有拄他那奇特的手杖。手杖吊在他的一只胳膊肘上,只是偶尔才把它拿在手里,去打落有毒的植物或敲击绯红色的柳兰树。我们走过峡谷,向陡峭滑溜的烂泥斜坡攀登。这时,飞行员用手紧紧抓住灌木丛,慢慢地爬行着,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使用手杖。

但是,一到食堂他的疲倦困乏好像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他坐在窗户边,从这儿可以看见寒光四射的红色的落日。按飞行员的体会,这是明天有风的预报。他很贪婪地喝了一大杯水,喝得咕嘟咕嘟作响。接着,他就同一个满头漂亮鬈发的女服务员开玩笑,说她因为他的那个躺在医院里的朋友的缘故把所有的汤都做得很咸①。他吃饭胃口很好,吃得很多,使劲用有力的牙把羊排骨啃得干干净净,啃的时候还发出吱吱响声。他隔着一张桌子和朋友们互相开玩笑,向我打听一些莫斯科新闻,打听文坛新事,询问莫斯科剧院的演出情况。按他的说法,唉,真是遗憾,他居然连一次也没去过那儿。我们吃光了第三道菜——黑浆越橘的果子冻,这儿称之为“雷云”。这时,他便问道:

①这是句俗语,意思说一个人在恋爱时做起菜来会随手加盐,把菜做得很咸。

“说实在的,您要在哪儿过夜?没地方吗?那太好了,请到我的窑洞里去过夜吧!”刹那间他皱起眉来,沉默不语,然后声音沙哑地解释说:“我同屋今天执行战斗任务没有回来……也就是说,有一张空床。一定能找到比较干净的被子。咱们走吧。”

看来他是个乐于跟人交往的人,特别喜欢跟陌生人聊天,想方设法向对方打听他想知道的一切。我答应了。我们来到了一个峡谷。那峡谷的两边斜坡上长有密密麻麻的马林浆果,肺草和柳兰。它们散发出烂树叶味和蘑菇的潮湿味,这地方挖了窑洞。

自制的“斯大林格勒德卡”灯燃起了杂有煤烟的火苗,它照亮了窑洞。原来住处挺宽敞的,住起来也特别舒适。在土墙的壁龛里有草褥,上面放着叠得整整齐齐的两条被子。草褥是军用防雨布制的,里面塞满了芳香的新鲜干草。角落里放着几株小白桦树,叶子还没有蔫。照飞行员的说法,这是“为了使窑洞里有点生气”。床铺上方的上墙上凿有一些很规则的阶梯,阶梯里面铺垫了一些报纸,上面搁有几摞书和一些洗刷、刮胡子的器具。有一张床铺的床头上放有一个自制的透明的有机玻璃像框,样式很别致,里面装有两张照片,不过已经模糊得看不太清楚了。这种像框是在战事间歇的时候,各个团的能工巧匠们因寂寞用敌机的碎片磨制成的。一只军用锅用小牛蒡草叶盖着,放在一张桌子上,里面装满了林中的马林浆果。马林浆果、小白桦树、于草和铺在地板上的枞树枝,它们散发出一种浓郁的气味,使人高兴、愉快。窑洞内充满了一种凉意,还有那非常合人意的湿润。峡谷里的蝈蝈吱吱地叫着,让人昏昏欲睡。由于这些原因,我和主人一下子就觉得浑身有一种非常舒适的困倦,于是便决定把谈话推迟到明天进行,已动手吃起来的马林浆果也放到明天再吃。

飞行员出去了。他大声地刷牙、洗冷水浴,还兴奋地发出嗨嗨声,呼哧声,所有这些声音好像整个森林都能听见。他愉快地回来了,面貌焕然一新,眉毛和头发上还带有水珠。他把灯芯捻下去了,便开始脱起衣服来。有一个什么东西咕咚一声沉重地倒在地上。我回首一看,便发现了连我自己也不相信的一件事:他把他自己的双脚留在了地上!一个没有脚的飞行员!一位歼击机的飞行员!一位今天刚进行七次战斗飞行,还击落了两架飞机的飞行员!这似乎是根本不可信的。

然而,他的双脚,更确切地说——一对假肢合适地穿着一双军用皮鞋,倒在地上。假脚的下半截从床底下突了出来,像有一个人躲在床底下,把双脚露在外面。这一瞬间,我的眼光可能是大惑不解。因为主人看了我一眼之后便带着心满意足的神情狡黠地问道:

作品简介: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歼击机驾驶员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在空战中受伤,18天后他爬行回到苏维埃人民中,但从此失去双足。失去了双足,意味着酷爱飞行事业的阿列克谢将永远告别蓝天,因而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后来在同病室的一个老布尔什维克的鼓励下,阿列克谢立志成为一个真正的苏维埃人。他以钢铁般的意志,长期艰苦训练,终于灵活运用假腿,重返歼击机,在卫国战争中立下卓绝功勋。

本书曾获1946年斯大林奖金。插图是苏联名画家茹可夫所作,获得1950年斯大林奖金。

作者:鲍里斯·波列伏依

标签:真正的人鲍里斯·波列伏依

真正的人》最热门章节:
1作者后记2第四部 6-83第四部 4-54第四部 1-35第三部 9-116第三部 6-87第三部 3-58第三部 1-29第二部 14-1510第二部 11-13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