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人 精彩片段:
上册
第二章
1
约克夏母猪起劲地哼哼着,一只粉红色的小肉团从它的胯下溜出来。保罗·雷恩斯利索地接过猪崽,剪断脐带,确认了它的性别,对外圈的观看者说:“没错,它当然是雌性,按照事前的决定,它就叫吉莉吧。”
这是复活节后的一天,庭院吹着三月的薰风。保罗那时31岁,目光里充满自信,穿着普通的灯心绒夹克和臀部磨白了的牛仔裤。他是一个出类拨萃的遗传学家,不仅有深厚的理论造诣,更难得有极灵巧的双手,让魔术大师、微雕艺人和小提琴名家也相形见绌。同事中流传一则笑话,说他不仅对细胞核移植手术驾轻就熟,甚至能够“用中国筷子夹着一颗氢原子,准确地放到染色体的缺节上”。猪圈设在一间大厅里,头顶上是宽敞的亮窗,地面上围着一圈铝合金栅拦,里面铺着金黄色的软草,非常整洁。母猪同这位黑皮肤的主人十分熟稔,当保罗摆弄着它的幼崽时,它丝毫没有护崽的打算,仍安心地低头吃着胞衣,用它的圆鼻头拱着幼崽。体内的黄体酮欺骗了它,这位“代理母亲”不知道克隆幼崽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它只是奇怪这次为什么只生了一只崽儿(假如它识数的话),为什么那么多人围观,而且每个人都笑得那么开心。
保罗·雷恩斯把吉莉小心地放回母猪怀中,退出猪圈,扯下胶皮手套。栅栏外围着俄勒岗灵长目研究所的全体成员,个个喜气洋洋。这群雅皮士们大多衣着随意,穿着便装或工装,从外表看像一群普通蓝领工人,实际他们都是这个领域里的顶尖好手。所长斯蒂芬·克利亲自用夏普录相机录下了产崽的全过程,汤姆在拍照。镁光灯闪烁时,母猪抬起头,不满地哼哼两声。
他们没有通知记者。这是一个敏感的项目,他们宁可用“自己的嘴”小心翼翼地向社会宣布,而不愿招惹那些“大嘴巴”记者。斯蒂芬关上摄相机,微笑着同保罗握手,说:“小餐厅已备好了香槟酒,我们去庆祝一下。”
几年前,斯蒂芬的一个镜头曾在各国报刊上广泛转载:他低头看着怀中的两只小弥猴,谢顶的头颅在灯光下闪亮,小弥猴用惊恐的目光仰视着镜头。这两只幼猴是用胚胎克隆的方法培育出来的,算得上遗传学中一个较大的进步,但这个成功在克隆羊多莉的光环下黯然失色,几乎没有激起什么涟漪。克隆羊的消息是在1997年2月23日,由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维尔穆特宣布的,在全世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多莉是用成年羊的体细胞(不是胚胎)克隆出来的,从而证实所有细胞都是全能的,都包含自身的所有遗传信息;而且,即使是高等动物(如哺乳动物)的成年体细胞核,其基因表达仍能被“重新开启”。在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高等动物的发育过程是不可逆的,成年的体细胞不能回复到胚细胞的“全能”状态。
在这次挫折后,斯蒂芬马上制定了下一步的目标——用成年猪的体细胞克隆一头小猪。这个计划同“灵长目研究所”的名称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研究所里人人都知道他的用意。他们知道克隆人的最大困难,是人的胚胎基因组在4细胞期就开始转录(与猪相同),而绵羊则迟至8-16细胞期,因而有较长的缓冲时间。正因为这个宝贵的缓冲期,克隆绵羊的发育启动因子得以产生,才能使植入细胞核在胞质体内充分发育。所以,大家对所长的目的心照不宣:克隆猪只是克隆人的跳板,是为那个终极目标暗暗做准备。
其实,就斯蒂芬本人的观点来说,他是“克隆人类”的坚定的反对派。他常说,克隆人技术来得太早了,人类还没有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但是,作为一家著名的科研机构的负责人,他不能不未雨绸缪。一句话,灵长目研究所既要不动声色,又要尽量靠近起跑线,一旦形势有了变化,他们才不致于落在同行后边。
他们蔟拥着来到小餐厅,这里已经准备了香槟酒和丰盛的饭菜。斯蒂芬打开法国香槟,亲手为各人斟上,他示意大家静下来,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大家:“奋斗了一年,终于可以为胜利干杯了。按照惯例,第一杯酒应敬给该项目中贡献最大的人。我想,毫无疑问,这个荣誉应该属于保罗·雷恩斯。让我们为他的才华和勤奋干杯!”十几个人都朝保罗举起酒杯,身旁的人依次同他拥抱。保罗没有辞让,笑着说“谢谢,谢谢”,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他们三三五五地交谈着,气氛十分热烈。斯蒂芬喝了几杯,提前离开了,临走他拍拍保罗的肩头说:“一会儿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保罗敲门时,斯蒂芬正在重看“惊异故事”杂志上的一篇科幻小说,题目是“S世界的智者”,作者正是保罗·雷恩斯(斯蒂芬咕哝了一句:这个不安分的家伙)。小说虚拟了一个S世界,那儿与真实世界完全相同——除了一点,就是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从来没有“同卵孪生”现象,那个世界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孪生子”、“双胞胎”这类名词。一直到1997年2月23日,S世界的科学家S·维尔穆特才搞成了人的同卵孪生技术(不是克隆羊!),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克林顿总统说:“人类是诞生于实验室外的奇迹,我们应当尊重这种深奥的礼物。”以色列宗教拉比说:“犹太教教义允许治愈伤痛,允许体外授精(它被视作治愈行为),但决不允许向上帝的权威挑战。”生物伦理学家格兰特愤怒地说:“同卵孪生技术破坏了人们拥有独特基因的权利,而从本质上说,这种独特基因正是独立人格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心理学家科克忧心忡忡地说:“彼此依赖的孪生子很可能造成终生的心理残疾。”基因学家维利说:“生物的多样性是宝贵的,每一种独特基因都是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潜在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孪生子是无效的生命现象,是对人类资源的浪费。”等等。每种反方观点都极具逻辑性,都有很强的说服力。唯其如此,才让真实世界的人(在这儿,孪生现象从上帝创世时就存在了!)感到啼笑皆非。
小说中可以触摸到保罗本人的影子,嬉笑怒骂,汪洋咨肆,才气逼人。重读一遍,克利又会心地笑了,这个聪明过人的家伙,这个捣蛋鬼!他在这里杀出一支奇兵,用“早已存在”的同卵孪生现象来影射“尚未出现”的克隆人技术。实际上,文中的反对意见都不是虚构,而是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是多莉羊诞生后科学界和思想界的沉重忧思。但在保罗犀利的笔锋下,这些忧思竟然都变成可笑的迂腐。他不由得摇摇头。他不赞成保罗的观点,但不得不承认,想驳倒保罗的观点不是一件易事。听到敲门声,他合上杂志说:“请进!”
他起身走到门口,同自己的得意弟子握手:“很高兴这次的成功,再次感谢你的工作。”他引保罗坐下,笑道,“你知道我刚才在想什么?我在想,24年前我在一个7岁男孩身上花的时间没有白费。非常庆幸我那时的耐心,使研究所多了一位极富才华的青年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