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重轭_卷三 第四章

周梅森
当代小说
总共43章(已完结

重轭 精彩片段:

卷三

第四章

这年4月,省委已进行了两次改组。指示郜明撤离清浦的省委不是以往的老省委,而是第二次改组后的新省委。新省委书记是个留学苏联的中年同志,姓田,叫田昌仁。郜明第一次走进省委秘密机关所在的大盛粮行,向田昌仁报到汇报工作时,这位新省委书记就毫不客气地批评郜明,说是清浦的工作全被郜明等同志搞糟了,说郜明执行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放弃了清浦革命的领导权,对以安忠良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一再妥协、忍让,最终导致了今日的完全失败。

新省委书记田昌仁对清浦的情况十分了解,说出的话有根有据。据田昌仁分析,清浦的局面按说不应该搞得这么糟。清浦不同于省城,北伐军到得迟,就是在上海、武汉的国民党公开叛变革命以后,还是有可能拼力一争的。清浦特支完全可以在北伐军到来之前,以主动的姿态迎接国民党的挑战,组织实力雄厚、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产业工人进行武装暴动,尝试建立城市工人政权。可清浦的共产党人没有这样做。身为清浦特支书记的郜明心存幻想,动摇不定,坐失了良机。

田昌仁还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今天这种被动局面,客观原因很多,却也和郜明个人感情的脆弱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共产党的特支书记,却总念念不忘威廉大街那个被躲掉的早晨,总也忘不了凶恶的反动分子安忠良曾救过自己的命,因而,在两个阶级大搏斗的关键时刻,摇摆不定,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田昌仁讲得有道理,郜明口服心服,承认了自己犯下的右倾错误,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写了一份题为《关于清浦工作之检讨》的总结报告。在总结报告中,郜明彻底清算了自己和前省委执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清浦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请求处分,并要求新省委在今后的革命斗争中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新省委对郜明认识错误的态度比较满意,把郜明的总结报告摘要整理后,作为省委文件发了下去。同时发下去的,还有关于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指示。

据田昌仁说,目前的白色恐怖只是表面现象,实质的问题是新的革命高潮即将来临。为此,有基础的城市和农村,应该毫不犹豫地积极组织武装暴动,建立红色工农武装。尚无基础的中心城市,像他们所置身的省城,也应该大力开展街头革命宣传活动,造成广泛积极的政治影响,以行动证明共产党组织的强大存在,打击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嚣张气焰。新省委提出:我们要做行动中的革命者!

郜明从沮丧中振作起来,主动向省委申请,到火热斗争的第一线去,在今后的革命实践中,纠正自己的右倾错误。省委慎重研究之后,却没同意。省委书记田昌仁认为,郜明长期从事城市地下工作,更适宜留在省委机关。遂安排郜明在省委组织部做干事,公开身份是大盛粮行账房。

紧张而忙碌的新工作从此开始了,郜明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阶段也从此开始了。清浦的一切和他再也没有任何关系,那些血火凝成的记忆一下子变得十分遥远了。

为了改正自己的右倾错误,郜明对新工作是十分积极的。每天天还未亮,粮行还没开门,郜明就独自起身,去找有关工厂的工人积极分子谈天,了解基层情况。然后,马不停蹄地开会,接头;接头、开会,每天不弄到半夜三更不躺下。有时,还要接待来自省内各市县的同志,还要代表省委到各市县去跑,工作十分繁重。

尽管如此,郜明还是挤出时间认真学习了一些马列著作,其中记得最熟的是列宁的《论组织》。当时,《论组织》还没有中译本,他能够弄懂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应归功于诲人不倦的省委书记田昌仁。田昌仁在苏联留过学,又在共产国际执委会呆过半年多,精通俄语,逐句逐段给他翻译。郜明就记下来,反复揣摸。

田昌仁问郜明:“工作这么多,天天忙成这个样子,你为啥还这么用功?”

郜明叹息着,老老实实回答:“老田,我不用功不行啊!党既然安排我干组织工作,我就得想法干好,糊里糊涂再犯错误,就对不起党,对不起同志们了!”

田昌仁对此很赞赏,拍着郜明的肩头说:“郜明同志,说得好啊!一个好党员就应该做党的忠实工具,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干一行就爱一行,干好一行!”

作品简介:

《重轭》是一曲红色人生的咏叹调。一九二五年秋,中国北方城市清浦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反动军阀血腥镇压工人运动,罢工领导人郜明、季伯舜和郑少白被迫紧急撤离。没想到一个逃亡的早晨引出了三种大相径庭的人生,其中多少爱恨恩怨。郑少白成了叛徒,又在愧疚中含辛茹苦抚养因被自己出卖牺牲的烈士的一双儿女。季伯舜去了苏联,成了坚定的托派,先坐国民党、日本人的牢,后坐共产党的牢。郜明在做党的齿轮和镙丝钉的过程中渐渐丧失了自我,虽然功成名就,最终却被骂做没良心的政治滑头,成了孤家寡人。

《重轭》重磅演绎辛亥革命时期的天下大势!

作者:周梅森

标签:周梅森重轭社会历史

重轭》最热门章节:
1卷三 第十二章2卷三 第十一章3卷三 第十章4卷三 第九章5卷三 第八章6卷三 第七章7卷三 第六章8卷三 第五章9卷三 第四章10卷三 第三章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