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侠隐_35、五月节

张北海
武侠小说
总共44章(已完结

侠隐 精彩片段:

35、五月节

片子照出来了。马大夫说左边两条有裂痕,右边有点淤伤。又给他换了几条纱布缠,还是叫他少动。

分局的警察真是老爷,说既没被告,也没见证,又没给抢,只有个时间地点和一张“协和”的诊断,根本就懒得去接,还说什么西四出的事,该上报子胡同内右四分局去报案。

幸亏老刘马上赔个笑脸说,本来是想去那儿,可是马凯医生说了,路上碰见个巡警也说了,人住这儿,这儿报也成。小警察这才爱理不理地收了李天然填的一式三份投诉书,末了还饶上一句,“擦了点儿皮也报案……”

李天然忍着身上的隐痛,和心中的闷气,送了老刘回去。

他到家先拨了个电话给金士贻,说昨天出了点事,抱歉失约。

“不要紧吧?”老金紧接着问。

声音听不出什么不对,可是还没说是出了什么事儿,怎么就问要紧不要紧?“没什么,叫几个小子揍了一顿,刚去报了案。”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钟……“对,应该报……这儿没什么事儿,你就家里歇着吧。”

李天然挂上了电话。好小子!跟我来这一套!

他真想去跟巧红说一声,可是又不想让她看见他这个模样,鼻青脸肿,腰身死死的。他只交代徐太太说,是跟几个人吵架,受了点儿伤,不碍事。心想,巧红听了该不会太着急。

可是他这个模样可把徐太太吓坏了,给他下了碗骨头汤挂面,里头还卧了两个鸡子儿。

天然吃着,心里微笑。这像他小时候出疹子,师母给他做的吃的……

他在家休息了三天。脸上的肿消了不少。马大夫来过一次,给他重新绑紧了纱布,还是叫他少动。

四天过去了。星期五可真好。天蓝云白,风轻日晒,暖中带凉。他身上也舒服多了,伸展手臂也不碍事。

作品简介:

姜文最新电影《邪不压正》原著小说;阿城、王安忆、王德威、陈丹青、张大春、骆以军倾城推荐;民国初年的侠义故事,在文字中复活的北平繁华顶点。

小说《侠隐》被称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小说对老北京的描写细节精确,味道醇厚,所虚构的武侠故事真实可信,阿城先生赞道具有“贴骨到肉的质感”“果然好看”。张北海笔下的北京,是一个“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传统和现代,市井和江湖,最中国的和最西洋的,最平常的和最传奇的,融为一炉,它透过今日开放社会的眼光去回望传统,发现其中的美好,并创造一个理想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已经消失,而张北海却用文字使它复活,使它栩栩如生。

《侠隐》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当时日本尚未入侵,北平鱼龙混杂。青年侠士李天然,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务、亲日分子、豪门旧户、黑帮老大、交际花、外国记者等轮番上阵。而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悠悠然地过着。庙会、堂会依循旧例;东城、西城一如往日。人情冷暖、旧京风华扑面而来。然而卢沟桥一声枪响,北平淹没在战争烟尘中。

《侠隐》开篇而且通篇即在我很熟悉的北京,细节精确,我甚至可以为有兴趣的读者作导游……国际、国家、民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惊异,其中个人武功能力展现得又合理又不可思议,是那种贴骨到肉的质感,不涉此前武侠小说一目十行的陈词。果然好看。

——阿城

张北海所依赖的,不是悼亡伤逝的情绪,而是文字的再现力量。他是在跨越时空的睽违,观看北京当年的回光返照。除了怀旧,他更要创造他的理想城市。

——王德威

张北海的《侠隐》,就是写了一个人世间的侠士。

——王安忆

皮影戏般的飞侠、戏台上的爱情对白,乃至大型战争场景的动员及历史幻景,全在不忍删除的细微末节知识掌故中,边界模糊而让人相信“在1937年的北京城里,真的曾经存在过那样一座城市”。

——骆以军

《侠隐》以久违了的扎实的笔触与沉稳的心迹、干净的文字和严谨老道的叙事方式,特别是意在笔先,认真做足了功课,稔熟于心地融入了大量的老北京地理和民俗民风,真的是地道,写得那样韵味醇厚,精描细刻,逸笔氤氲,宛若一帧墨渍淋漓的水墨画。方才让一册小说写得如此蕴藉,让一座京城舒展得如此丰厚,耐得住咀嚼和回味。

——肖复兴

作者:张北海

标签:张北海侠隐武侠老北京

侠隐》最热门章节:
142、夕阳无语241、血溅顺天府340、第二件任务439、第一件任务538、东站送别637、围城736、事变卢沟桥835、五月节934、绑架1033、午夜的承诺
更多『武侠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