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寂寞陈寅恪_第四章 在日寇侵华的日子里 四、三所大学里的记忆

刘斌
传记回忆
总共22章(已完结

寂寞陈寅恪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在日寇侵华的日子里

四、三所大学里的记忆

受聘香港大学

1940年,欧洲战争局势紧张,滇越交通中断,飞机票价高昂,陈寅恪难以赴英,同时也无法返昆。唐筼身体抱恙不能远行,陈寅恪几陷于进退维谷之境。经济拮据,不能自给。时任中英文化协会领导人的杭立武及时与香港大学联系,加上时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许地山的力荐,陈寅恪得以谋职港大,任香港大学的客座教授。这解决了全家在港的生计问题,使全家能暂时在香港居住,同时也利于陈寅恪学术研究的继续,于是他向西南联大请假一年,暂时留在香港讲授。

当时陈家住在九龙城的太子道,离着位于市区的香港大学较远,陈寅恪到港大上课需要车船倒换,来往上课,极其不易,当时他们一家在港的生活也是很艰难的。陈流求记录道:

值欧洲战起,地中海不能通航,父亲只有暂在香港大学任课,为客座教授。那时我们住在太子道,离九龙城不远,乘公共汽车到轮渡,渡海后再转电车到港大,单程需近两小时,条件是很艰苦的。

1941年春天,陈寅恪曾经由港飞往重庆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有诗《辛巳春由港飞渝用前韵》:

海鹤飞寻隔岁游,又披烟雾认神州。

江干柳色青仍好,梦里蓬瀛浅水流。

草长东南迷故国,云浮西北接高楼。

人间春尽头堪白,未到春归已白头。

这首诗似是在飞机上即兴依前韵所作。吴宓按:“此诗乃寅恪一九四五年一月在存仁医院病床口授宓者。三四句末对未工,抄写恐有误。又按,寅恪两次飞渝,皆为中央研究院开评议会。[此诗一九四一年作。第六句似指某大国也。]”出席会议后,陈寅恪飞回香港,继续在港大任职。

1941年8月4日,许地山逝世,陈寅恪深为悼念,为其作挽词,许地山的追悼会在9月21日举行,陈君葆说“挽联中以陈寅恪的一对为最亲切有味,可谓情文兼至”,挽联的内容如下:

人事极烦劳高斋延客萧寺属文心力暗殚浑未觉;

乱离相倚托娇女寄庑病妻求药年时回忆倍伤神。

作品简介:

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先后留学于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通晓梵文、突厥文、满文等多种东西方语言文字。归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等数所大学,建国前夕由京入粤,后受聘并任教于岭南大学,直至“文革”期间不幸去世。陈寅恪一生中为人们留下了大量著作,内容涉及历史、文学、宗教等多个领域,为后来人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更提供了新的治学方法,民国以来即广为学界所尊崇和推重。

本书作者在深入阅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陈寅恪的人生历程、学术成就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扼要介绍,尤其通过对诗文书信等相关文献的发掘对陈寅恪的晚年人生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对此前学界的相关成果有所辩证。

作者:刘斌

标签:刘斌寂寞陈寅恪人物传记

寂寞陈寅恪》最热门章节:
1参考文献2第七章 岁月的尽头3第六章 晚年惬意与悲凉 二、学术道路上的欣慰与凄苦4第六章 晚年惬意与悲凉 一、才华流溢与岭南心香5第五章 京华短章 二、时局变化与陈寅恪的去留6第五章 京华短章 一、再回清华园7第四章 在日寇侵华的日子里 五、黑色岁月,真情永驻8第四章 在日寇侵华的日子里 四、三所大学里的记忆9第四章 在日寇侵华的日子里 三、赴英意愿难偿10第四章 在日寇侵华的日子里 二、在西南联大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