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精彩片段:
三十七、成败萧何
画外音:
刘邦在总结自己如何打败项羽时曾说,自己统兵打仗不如韩信,实际上四年楚汉战争中韩信可以说功不可没。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韩信,刘邦的称帝之路就会还需时日,但是有着大功的韩信最后的结局却十分惨烈,身为将军他没有血染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吕后杀害,其罪名就是谋反,那么韩信为什么要谋反?韩信是怎么谋反的?关于韩信之死还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韩信之死与萧何有什么关系?
王立群:
实际上刘邦得到韩信谋反消息的时候,刘邦并不在京城长安,那么刘邦晚年第一有病,第二有伤,他不待在京城跑到外边去干什么呢?因为刘邦在外面平叛。韩信虽然被刘邦伪游云梦,从楚王降为淮阴侯,住在京城形同软禁,但是韩信的生活跟自由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限制,那么为什么韩信这个时候会突然之间发生谋反的事情呢?这两件事,就是刘邦去平叛韩信参与谋反,这两件事其实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叫陈豨,陈豨是个什么人呢?陈豨是秦末大起义一开始,陈豨就率领五百士兵投奔刘邦去了,所以他应当是最早加入刘邦集团的起义军将领。而且呢,陈豨的立功是在平定臧荼叛乱的时候立的功,所以他是刘邦在第一批封侯的时候,第一批封那29个列侯中间其中就有陈豨。到了汉七年韩王信叛乱的时候陈豨又参加了平叛,这一次平叛刘邦给了陈豨一个重任,因为韩王信的叛乱是在代地,臧荼的叛乱是在燕地,就是整个汉帝国的北方一直在建国以后不稳。而且它离京城长安又特别远,燕就是今天北京这一带,代地就是今天的山西的北部这一带,太原以北这一块,这些地方离京城长安特别远。所以刘邦后来就做了一个决定,陈豨就任命他作为赵国的国相,让他做赵国的国相实际上是在监管代国跟赵国两国的军队,就是让他统领整个北部的军队,等于是北部边防军的集团司令,给了他这么一个职务。陈豨是汉七年被受命去做了燕代两国的总监军,到了汉十年,陈豨发动叛乱,就是汉十年的年底叛乱。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了,陈豨既然被刘邦委任统管赵代两国的军队,应当说是位高权重,特别是掌管着军权,那么这个人怎么会背叛西汉政府叛乱了呢?陈豨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他有一个爱好,我们过去曾经说过,这个人一旦有爱好的话就是软肋,好哪一口,这一口就要出问题,陈豨呢他好这一口特别奇特,他不是贪财,也不是贪色,也不是贪权,陈豨喜欢养士,就是在他手下养活很多白吃饭的人,养活很多门客,这些门客最鼎盛的时候能达到多少呢?一千多人,陈豨只要一出来,他的门客一人驾一辆车跟在后边,一千多辆随从的车浩浩荡荡,风光无限。
陈豨就好这一口,但是这一口给他带来麻烦了,这个麻烦怎么起的呢?陈豨从边地到京城去要途经赵国住在邯郸,然后陈豨一住下来他的门客很多,他的门客随从是一千多辆车,把整个赵国都城邯郸所有的宾馆给住满了。这件事引起了一个人的警觉,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我们前面讲那个夺储之争的时候刘邦的爱子刘如意,被封到赵国做赵王,刘邦就听别人的话,派了一个最信任的大臣叫周昌来做赵国的国相,周昌在赵国做国相。陈豨带大队人马从赵国都城邯郸一过,周昌盯上了,等陈豨从京城一回来,周昌就赶快向京城打了个报告,说了两点:第一,陈豨养客甚众,太多了,他养了这么多人;第二,此人在边地手握军权多年。有了这两条,他手上养了那么多人,他又这么多年一直掌握军权,会不会有变化,有变故,周昌就报告给刘邦了。
刘邦一听有道理啊,一个手握重兵兵权的人,他掌握两国的兵权,养了那么多人,干嘛呢?查,就开始查。这个陈豨一查,你看他手下养了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你怎么能保证所有人都是奉公守法之人呢?你想想这些人他投奔陈豨是为什么?第一有吃有喝有住的,再一个仰仗着陈豨的这个势力他能做点事情吧,起码来说吧他捞一点,所以他难免有一些不法的行为。这一查,这件事陈豨马上就知道了,皇帝派人去调查一个人,那等于中央去地方上查一个人,这个事陈豨马上就知道了,陈豨一知道,陈豨就做出了两种反应:第一,恐惧,内心非常怕,因为他知道皇帝现在专门查他了,当然这个怕说明陈豨一定是有事,没事你随便查;第二,陈豨立即派人给原来韩王信手下的两个叛将,叫王黄跟曼丘臣联系上了,马上和叛将联系起来了,就准备一旦事情急了就要造反。当然这个事陈豨肯定是做得不对,本来你要有了违法之事,那你只是一个违法,你一旦给王黄、曼丘臣勾搭起来,跟韩王信的叛将勾搭起来,这叫叛乱,这叫不归之路。所以陈豨就和他们联系到一块儿了,当然陈豨和他们联系起来也有原因,韩王信叛乱的时候,当时曾经派人跟陈豨联系过,但陈豨不干,那时候陈豨手握军权正受信任,他不愿意参加叛乱,人站在高地上都不愿意去蹚浑水,等到他虎落平阳了,他就想起来他原来跟我们联系过,赶快和人家联络。
画外音:
在王立群老师看来,陈豨或许真的有什么问题,如若不然,为什么刘邦一查他就乱了方寸呢?当然,他有没有问题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问题是陈豨的敏感反应刘邦会怎么看,他会认为陈豨没有问题吗?
王立群:
结果这样一来,刘邦就觉察到事情不妙,紧跟着刘邦的父亲太上皇病故了,然后召陈豨进京参加治丧,陈豨不敢来,陈豨不来,刘邦就断定陈豨叛乱了,然后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叛。这次平叛在刘邦的平叛史上是个很经典的一件事,它把刘邦的军事才能跟政治才华,这以后我们还要专门讲,在这里我们点一下,刘邦的军事才能跟政治才华在这儿表现得很突出。到了邯郸以后,刘邦看了一下非常高兴,他觉得这个陈豨成不了大气候,他说陈豨南边他不占领那个漳水,北边他不守邯郸,这没有什么作为,成不了大事,这说明刘邦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方面的能力。然后这个周昌是首先告密的人,周昌就建议他,说那个常山郡一共是25个县,现在丢了20个,所以他建议刘邦把这个常山郡的郡守和郡尉全部要处决掉,25个城你丢了20个城,你丢的地方太多了。刘邦听了以后就问了一下,说那个常山郡的郡守跟郡尉参加叛乱了没有?周昌回答没有,刘邦马上就做了个判断,说他们是力量打不过人家,不得已而投降人家了,这不是他们的本心,是力不能也。所以这就显示刘邦有比较高的政策水平,他能够区别开来因为力不敌众而投靠叛军,和主动的叛乱是两回事。所以刘邦就赶快叫周昌帮他找,你们赵国有没有能打仗的将军。周昌说有啊,推荐了四个人,这四个人一见刘邦,刘邦就看了他们四个人一眼,觉得这四个家伙没有一个能用的。刘邦当时就说了一句话,这个话说得很有意思,“竖子能为将乎”,“竖子”就是你们这些家伙,就你们四个人哪一个能当将军领兵?这四个人是周昌推荐的,周昌认为他们都是好汉,结果刘邦就没有用,看了一眼就不行。结果这四个人吓得就趴到那儿直磕头,说我们确实不行。刘邦说这样吧,每一个人封你们一千户,赏你们一千户的食邑,做我的将军吧,还是用了。然后刘邦就到十一年冬天,就把陈豨叛乱主力部队给打垮了,到了十二年的冬天,樊哙就把陈豨杀掉了,这个叛乱前后历时三年给平定了,这就是陈豨叛乱。
画外音:
从恐惧到真的叛乱,陈豨的叛乱过程很具有戏剧性。然而更具有戏剧性的是,陈豨叛乱把韩信卷了进去,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陈豨叛乱与韩信有什么关系呢?
王立群:
就是陈豨在受命以后,在接受任务去担任赵国的国相统领赵代两国军队,在受命以后他亲自去拜访韩信,这一段很重要,这一段的描写对我们判定韩信谋反没谋反非常重要。陈豨受命以后去拜访韩信,韩信怎么办呢?韩信叫他手下的随从全退下去,不要跟着,亲自拉着陈豨的手说了几句话,“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听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陈豨在受命出发之前专程去拜访了韩信,大家听清楚是陈豨主动去拜访韩信,韩信一见陈豨来,没有等陈豨说话就把他身边的人全部打发开,然后就拉着他的手,我想跟你说一句话,你能不能听我来给你讲一点话。陈豨说“唯将军令听之”,我听将军之令,您说吧!然后韩信说,他说皇上派你去那个地方是个天下驻扎重兵的地方,它是个战略要地,现在派你去了,这是第一;第二,你手握重兵;第三,皇上对你非常信任。有这三条,战略要地,手握重兵,深受信任,假如你到那儿要是有人说陈豨叛乱了,第一次说皇帝肯定不信,不相信,第二次说才会将信将疑,第三次说才会恼羞成怒,因为他对你最信任,结果你叛乱了,他一定会带兵出征,一定会亲征,只要皇帝一带兵亲征离开京城,那么,下面韩信又说了几句重要的话,“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那么我怎么办呢?只要皇帝一出京城去平定你的叛乱,那么我在京城给你做内应,天下是可以拿下来的,就是咱们俩联手,你主外我主内,咱们俩联手能够把整个天下拿下来。陈豨怎么说呢?《史记》的《淮阴侯列传》是这样记述的,“陈豨素知其能,信之,曰,谨奉教”,陈豨平时就知道,早就知道韩信是有一个大本领的人,这素知其能,所以信之,就相信了韩信的话,然后就说,那么我就遵命了。这就是韩信叛乱的这件事情,这段描写很重要,所以我们读了两段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