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蒙曼说唐·唐玄宗_第十七章 牛刀小试 军事改革:裁军二十万人,以增加农业劳力

蒙曼
中国历史
总共130章(已完结

蒙曼说唐·唐玄宗 精彩片段:

第十七章 牛刀小试

军事改革:裁军二十万人,以增加农业劳力

张说发现,当时军事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两个,第一是边防军太多了,第二是中央的卫兵太少了。

先看边防军。当时唐朝驻守边疆的士兵有多少呢?六十万。有人说这也不算多。但是,判断兵多还是少,关键看够不够用。张说在边疆待了几年,他知道,以当时的边疆形势,根本用不了六十万兵。这些兵说是去驻守边疆,其实好多人都成了白白给将军们干活的奴隶。这不是人才浪费吗?怎么办呢?开元十年(七二二年),张说平定完河曲地区的胡人叛乱,回到长安后不久,就把心中酝酿已久的建议提出来了。他对玄宗说,现在边境形势比较稳定,不如减少二十万的边防军,让他们回家种田算了。玄宗一听眼睛都瞪大了,说:边防军总数是六十万,减员二十万,这不就等于裁军三分之一吗?这规模太大了吧!何况,以前的将军们都在跟我说兵力不够,整天要追加兵额,现在你怎么要裁军呢?张说回答说,我在边疆这几年,太了解边疆的情况了。我们大唐最大的威胁来自突厥,可是自从开元四年默啜可汗死后,突厥就衰落了,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跟我们打仗。再说,兵贵精,不贵多。以前的将领之所以整天让陛下增兵,那无非是为他们自己考虑,一方面侵吞国家配给士兵的物资,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白白使唤这些士兵。哪里真是出于巩固边防的需要。本来就用不了这么多兵,现在河曲的胡人问题也解决了,更用不了这么多人。所以,不如趁此机会裁员,让这些士兵回家种田。要知道,农业才是国家的根本呢!玄宗说,你讲得自然有道理,但是,一下子裁这么多人能行吗?张说一听,慨然答道,陛下要是不放心,我张说愿意以全家一百多口人做担保,如果因为裁军造成边疆不稳,我们张家全家抵罪!玄宗见宰相如此有信心,也就表态说,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一下子,二十万人解甲归田了。

张说这个建议意义大不大呢?太大了。要知道,二十万人就是二十万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中国古代农业立国,农业是体力活,靠的就是青壮年劳力。这些人都走了,家里头谁来种地啊?要是地都抛荒了,那还谈什么开元盛世啊!所以裁军是一项大大的德政。可能有人会想,当时玄宗锐意进取,张说能当上宰相,不是跟他的军功直接相关吗?那他为什么还要裁军呢?其实,这就是张说了不起的地方了。他是一个能打仗的人,但是他绝不想搞穷兵黩武。他知道,无论如何,国内发展才是大唐帝国的重心所在。能够认识这一点、坚守这一点,就是好宰相,这也是开元盛世的真正思想基础。

边防军解决了,再看中央的卫兵。中央的卫兵为什么太少?因为都跑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唐朝前期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府兵本身都是均田的农民,平时在家种地,遇到战争就自己准备各种装备随军出征。我们熟知的《木兰辞》☾1☽不是讲得非常清楚吗?一旦木兰决定替父从军,马上就得开始做各项准备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为什么买这些呢?因为按照规定,府兵的装备是要自己准备的。

除了出征和镇守边疆之外,府兵还要轮流到朝廷担任卫士。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国家不用养兵,财政负担小。但是,最大的坏处就是,府兵本身的负担太大了。唐朝初年的时候,战争比较少,府兵还能负担得起,而且,唐初立了功赏赐也多,好多人,像我们熟悉的英雄薛仁贵,还会自备行头,当志愿兵。但是,到了唐高宗、武则天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战争愈来愈多,府兵们逐渐意识到,到了战场很可能有去无回啊!就算在战争中侥幸活下来,自己已经没多少时间种地了。地种不好,家里自然愈来愈穷,穷到一定程度,只好把地卖掉,卖了地,拿什么去买军事装备呢?整个成了恶性循环,谁都不愿意当府兵了。但是,政府手里有兵籍,就像《木兰辞》里说的:“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到时候就会召唤你,怎么办呢?只好逃跑。户口本上还是长安县某乡的农民,实际上已经全家跑光。这种情况发展到唐玄宗执政时,已经非常严重了,根本就抽调不到足够的人到长安城来宿卫。

怎么办呢?其实,这件事张说已经琢磨很久了。他对唐玄宗讲,府兵制维持不下去了,不如索性花钱雇人当兵。凡是身体条件合格的,不管是什么出身、经历,只要他愿意到长安来当兵,我们就花钱雇他。如果能这样做的话,那当兵就不是一份义务,而是成了一份职业。既然当兵也能养家糊口,那肯定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就不愁没兵了。玄宗一听有道理,马上在长安周边几个州发出招兵通知,结果怎么样?青壮年踊跃报名,不到半个月,就招募到十二万精兵。这十二万精兵是严格选拔出来的,所以论品质,可比原来的府兵高出不少。而且,他们既不用种田,也不用再到边疆打仗,就专门承担守卫长安的工作,专业素质当然跟着提高。唐朝的燃眉之急不就解决了嘛!

大家可能觉得,这张说太有才了!我们这么想,可是,古代人未必这么想。比如《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就说,这场改革,大大地不好。为什么不好呢?他说:“兵农之分,从此始矣!”兵农分开,怎么不好了?说白了就是财政负担重了,国家得养兵了。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司马光固然是伟大的史学家,可是,他的观点也并不都对。就拿府兵改募兵这件事来说,张说这个改革没什么不好。相反,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首先,社会愈发展,专业分工就愈细,这是一个基本趋势。比方说,我们常常觉得古代人都是全才,像孔子,不仅懂哲学、伦理学,还懂音乐、数学,甚至还懂武术。我们现在哪有这样的人呀,是不是我们不如古人呢?当然不是,应该说随着社会发展,专业分工愈来愈明晰,我们当了哲学家,就很难再当音乐家了。军队也是一样,愈向前发展,就愈不可能兵农合一。兵农分开了,军队成为专职,素质就能提高;同样,农民不用分心,只管好好种田,生产能力也提高,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其次,原来兵农合一,国家的负担是轻,可是老百姓的负担重,而一个国家要想繁荣,除了国家储备要上得去,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手里得有钱。当时,唐朝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再加上玄宗的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政府已经不缺钱了,本来也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让老百姓松一口气。张说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府兵制,实行募兵制,就叫做实事求是,顺应历史潮流。

张说担任天兵军节度使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治军经验,所以无论是处理边防军过于臃肿的问题,还是改革都城兵防的问题,他都能够手到擒来、游刃有余。但让他想不到的是,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席宰相,有一个八品小官竟然不听他的指挥。那么,究竟是谁会如此大胆?张说又会怎样对付这个“愣头青”呢?

作品简介:

唐玄宗领导着唐王朝迈入封建社会的顶峰,又亲手把繁华盛世送入了“安史之乱”的深渊。以史为鉴,从唐玄宗身上,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得失?他的朝廷,文臣武将、文化天才灿若繁星。

他和杨贵妃演绎着千古爱情。

且看蒙曼教授讲述唐玄宗不平凡的一生,为我们活灵活现再现玄宗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解读出大唐盛世蓬勃的生命力之渊源。

作者:蒙曼

标签:蒙曼蒙曼说唐中国历史传记人物

蒙曼说唐·唐玄宗》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八章 封禅大典 封禅启动: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张说与文武百官请愿封禅2第十七章 牛刀小试 大兴文治:创办丽正书院,负责修撰图书、整理图书、研究礼仪3第十七章 牛刀小试 行政改革:改革宰相机构,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4第十七章 牛刀小试 军事改革:裁军二十万人,以增加农业劳力5第十六章 二虎相争 两虎相争:张说彻底扳倒张嘉贞,成为唐玄宗的首席宰相6第十六章 二虎相争 三驾马车:玄宗打破以往标准,改任用三人为相的原因7第十五章 张说复出 张说的努力:自我提拔,主动营求当宰相,引起玄宗注意8第十五章 张说复出 张说复出:非纯粹文人,非纯粹武夫,他允文允武,符合时代9第十五章 张说复出 新时代,新需要:发展文治武功,玄宗欲带领唐朝走向真正盛世10第十四章 贤相满朝 君明臣贤:明君任用贤臣,贤臣辅佐明君,双方相辅相成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