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说唐·唐玄宗 精彩片段:
第二十九章 文士风流
奇人李白:一位身世不明、充满传奇的诗人
串起这段佳话的李白是何许人呢?李白是个奇人。怎么个奇法呢?第一,身世奇。讲身世得从祖宗说起。李白的祖宗是谁呢?不清楚。李白自称是陇西成纪人,和李唐皇室是一家子,《旧唐书·李白传》也是这么写的,而且按照辈分算,他还是唐玄宗的爷爷辈。但是,在李唐王朝的族谱中,始终没有李白的名字。更要命的是,还有人干脆说他是华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白的出生地不明,有四川、长安和中亚的碎叶几种说法,但是,以中亚碎叶说最为有力。这个说法来自于中唐文人范传正给李白写的墓碑。说他们家本来是陇西人,但是隋朝末年,因为战乱迁到碎叶。碎叶即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有人可能会想,这不等于说李白是华侨?其实,华侨一说是今人的误解。因为碎叶虽然今天不属于中国,但是在唐朝,还在安西都护府的管辖之下,是大唐的领土。但是无论如何,这碎叶城离唐朝的核心区太远了,李白又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家谱来,所以始终没能得到李唐皇室的真正认可。换句话说,祖先是谁不明朗,说是陇西李氏,但是有可能是假冒的。
祖先不明朗也罢了,李白的父亲也不明朗。一般有关李白的传记都会写,李白的父亲叫李客。可是,这李客的“客”字可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称呼。因为李白小时候,他爸爸带着他从中亚迁到四川江油,在当地人的眼里不就是个外来客吗?所以叫做李客,真实的名字倒没人知道。不仅名字没人知道,职业也没人知道,有人说是商人,有人说是侠客,还有人说是隐士。祖先不清不楚,父亲也身份不明,又来自那么遥远的边陲,居然能够成长为彪炳中国文学史的大诗人,这身世够传奇吧!
第二个传奇的地方是长相奇。李白长得什么模样呢?有人马上想到他自己说的那句话“长不满七尺”。不到一点七公尺的个头,好像有点其貌不扬。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因为李白的自我评价可不止这一句。他还说过自己是“天为容,道为貌”,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仙风道骨。当然,碰上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评价有时候只能做个参考。再看看别人的评价吧!唐朝有个文人叫魏颢,也算是李白的崇拜者,说李白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意思是目光如电,张开嘴像猛虎一般。一方面仙风道骨,另一方面又精光四射,这样的相貌也够神奇。
第三个传奇是才华奇。一个中国人,只要稍稍有点文化,谁不知道诗仙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好,都是我们儿童时代就耳熟能详的名句。杜甫号称“诗圣”,对李白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哪里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啊?因为李白的才华太高了,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就编了不少传奇故事。比如,有故事说李白的妈妈生他的时候,梦见长庚星,也就是太白金星进入自己的怀抱,所以才给他起名李白,字太白。这不就等于说李白就是太白金星转世吗?还有故事说他小的时候梦见笔头开他,所以写作如有神助。“梦笔生花”的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当然,这两个故事都太离奇,令人难以置信。但是,有一个故事可是真的。什么故事呢?谪仙人的故事。李白刚到长安时,有一次在紫极宫,也就是老子庙,碰到贺知章。贺知章可是诗界前辈,当时都八十多岁了,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都背过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当时也算大名鼎鼎。而李白才四十出头,作为后生晚辈,赶紧拜见。然后就把自己的诗作拿出来,向贺知章讨教。他拿出的是哪首诗呢?据说是《蜀道难》。贺知章一看,“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连连惊呼,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哪里是凡人,你肯定是天上的谪仙人!从此,谪仙人就成了李白的专称。
第四个传奇是性格奇。李白是什么样的性格呢?第一是慷慨。李白年轻的时候漫游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这三十余万钱做什么了?“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都拿去扶危济困了。当然,慷慨不光指乐善好施,还指意气昂扬。《旧唐书·李白传》讲,李白可不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自己写的《侠客行》说得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样意态纵横的侠客,既是李白心目中的英雄,恐怕也是李白的自我写照。李白性格的第二个特点是浪漫。他总想当神仙。怎样才能当神仙呢?那就学道吧!遍访名山大川,修道、炼丹样样不少,虽然没能真的当上神仙,但是,仙风道骨可修炼出来了。李白性格的第三个特点是自负。自负到什么程度呢?李白自己说得好:“若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对自己的文学才华自负也罢了,李白更自负的是他的政治能量。他一直觉得自己有王佐之才。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也能成为管仲、乐毅、姜太公一流的人物。因为对自己的才华自负,李白当然希望能有一个施展的机会。怎样才能施展才华呢?这样的一个奇人不愿意走寻常路。让他规规矩矩地参加科举考试,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李白可没有这个耐心。他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怎样才能一鸣惊人呢?李日走的是一条所谓“干谒”的道路。就是找大人物推荐,直接登上官位。可是,李白心高气傲,求人也就不肯低声下气。有一次,他想请一个姓裴的长史推荐工作,就写了一封《上安州裴长史书》。在信的最后,李白说,如果这个裴长史不理他,他就“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这哪里是求人,分明是要胁。可想而知,这样求人,成功的几率不大。所以,直到四十岁,李白虽然名气愈来愈大,但是要论实现理想,那还是书剑两蹉跎,都没有发挥的余地。
中国古代文人都有学而优则仕的心理,才华出奇的李白更不例外,他也想把自己的文学成就转化为政治资本,实现辅佐帝王、安定天下的政治理想。李白不愧是奇才,他做官也不走寻常路,那么李白究竟是如何登上唐朝政治舞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