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 精彩片段:
置身血肉战场
有人说,一旦上了战场,就没的选。
确实,炮火连天,血肉模糊,战场上很多时候是容不得你多想的。然而,越是在极端环境下,就越能凸显人性,是进是退,是战是降,又怎么可能没有选择呢?
平型关伏击战的背后
初中历史教科书上,写过一场伏击战,这篇文章想说的就是这次战役。
1
1937年的秋天,阎锡山的头很痛。
自从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以来,仅一个月时间,北平和天津就相继告失,整个华北沦陷。在上海,蒋介石投入最精锐的嫡系中央军率先动手,却没有达成预定目标,与不断增兵的日军在远东第一大都市陷入血战。
在这一年的秋天,日军最精锐的师团之一——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5师团和东条英机率领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开始进逼山西。
那里是阎锡山苦心经营多年的“独立王国”。
作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必须开始认真考虑“抗日”这个问题了——尽管在此之前,他一直自比为“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第一个鸡蛋,自然是日本人。阎锡山一直是中国地方军阀中和日本关系最好的一个,他的部队有很多武器装备都是购买自日本,日本也一直对他礼遇有加。但是,当日本人提出让阎锡山担任“华北五省自治”的主席时,他断然拒绝——民族大义,他还是懂的。
第二个鸡蛋,是蒋介石的中央军。阎锡山用尽各种办法,在山西省境内赶走中央军的势力,对于蒋介石重金收买的晋军将领,阎锡山曾不惜代价监视,甚至派人暗杀。
第三个鸡蛋,就是共产党了。阎锡山一直是积极的反共者,但在外敌大兵压境,已经要进逼他的老巢太原的时候,毫无疑问,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1937年9月,整个晋西北的战场形势已经危在旦夕:日军第5师团和察哈尔兵团齐头并进,阎锡山的晋绥军虽然也顽强抵抗,甚至枪毙了一个军长,但还是一路败退,一直退到了平型关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