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_附录 读者评论

张玮
世界历史
总共37章(已完结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 精彩片段:

附录 读者评论

辜鸿铭:“末代狂儒”的矛盾与孤独

鲜花盛放:看《觉醒年代》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都是在以上帝视角评价他们,身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按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救中国,每个个体都是鲜活生动、令人钦佩的。

Change:看完《觉醒年代》前十集,嬉笑怒骂的遗老狂客骨子里是铮铮爱国之志。历史人物从不能以是非黑白来判定,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EmilyWZJ:馒头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把这个文化怪杰的矛盾之处写出来了,他的主张虽不现实,但也算一种探索吧。

胡萝卜:百年后的人们枉作清醒予以一竿子评价是不妥当的,当时的世道人情,那种迷茫压抑困惑,也远非我们这些人可以体悟。

蔡元培:一生请辞,一世楷模

曹磊:参观过蔡元培上海故居,一楼、三楼是展馆,至于二楼,先生后人还会偶尔来居住。先生一生清贫,奔波多年居然没有置业,房子都是租的。

简:想起两副对联。其一,是蔡元培先生写给北大毕业生的:“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另一副是周恩来总理给蔡先生的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Cathy:蔡元培在杭州创立艺术学院,请当时不到30岁的林风眠做校长,同时还在上海创办了音乐学院,不愧为一代大教育家。

“六君子”之死

阿荣木:补充几点林旭的生平。1.林旭跟谭嗣同不一样,谭嗣同出身豪门,林旭则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虽然爷爷林福祚在道光年间中过举人,但父亲林百敬却仅仅是一个秀才,而且在林旭孩提时代就已经去世。两年后,母亲也去世了。幸亏还有两个叔叔在他7岁时把他送进私塾(就义后也是叔叔帮他收殓了尸骸运回故乡)。他立刻在读书上崭露头角:过目成诵,手不释卷,而且偏爱诗词曲赋,常常“语出惊人”,可以说是神童了。2.林旭慷慨就义的消息传来,沈鹊应痛不欲生,写下一首《浪淘沙》词:“报国志难酬,碧血谁收。箧中遗稿自千秋。肠断招魂魂不到,云暗江头。绣佛旧妆楼,我已君休。万千悔恨更何尤。拼得眼中无尽泪,共水长流。”而后她以服毒、绝食的方式要随夫君一起走,但都未成。一年以后,她因哀恸过度离开人世,年仅24岁,两人无后。沈鹊应生前曾留下一副表明心迹的挽联:“伊何人?我何人?全凭六礼结成,惹得今朝烦恼。生不见,死不见,但愿三生有幸,来世再结姻缘。”

卡兔:谭嗣同死之前在狱中写的原版《狱中题壁诗》应该是这样的:“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咱们熟悉的后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去哪里了?原本就没有,是梁启超偷梁换柱的结果。

“我自横刀向天笑”如此豪气冲天、充满大无畏革命气概的诗句,出自苗沛霖这个投机者、墙头草所写的《秋宵独坐》一诗:“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

作品简介:

正在发生的事,很快会成为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往往会出现在未来。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舞台上,为何能一直做到言行合一?

辜鸿铭,一代“狂儒”,又有过怎样的挣扎和矛盾?

……

总有几次,我们会站在十字路口,或面对未有之巨变,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还是向后?这是曾摆在辜鸿铭、蔡元培等人面前的抉择,也是当下我们时常面临的选择。

面对真实世界,你怎么选择你所能相信的?是否还有潜在水面之下没显露的事实?如果你透过一些表象触及内核,你会发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依然与个人的选择有关,与人性有关:贪婪、恐惧、孤独、虚荣、自私、迷茫……性格决定命运,人性决定选择。

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当他们站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时,影响的可能就是他们之后的整个人生,甚至历史。而后人读史,当感受其矛盾、纠结,去解读,去借鉴。

张玮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字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性情。他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如在眼前生动再现。

作者:张玮

标签:张玮历史的温度历史随笔历史小故事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读者评论2同在五环之下 从射活鸽到霹雳舞:奥运会项目增减背后的博弈3同在五环之下 1964,日本豪赌奥运4同在五环之下 柏林1936:一届“史无前例”的奥运会5同在五环之下 萨马兰奇:挽救了奥运会的老人6置身血肉战场 红场1941:漫天飞雪中的悲壮阅兵7置身血肉战场 1944,血战腾冲8置身血肉战场 1943,血战常德9置身血肉战场 宝山保卫战:另一个关于“六佰”的故事10置身血肉战场 平型关伏击战的背后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