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_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二、血战辽东

蒙曼
中国历史
总共55章(已完结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 精彩片段:

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二、血战辽东

这一次,隋军准备怎么打呢?总的说来,隋炀帝的战略部署仍然和第一次一样,分兵进发,同时出击。而且,出击的着力点也和第一次一样,仍然是两个。

第一个着力点当然是平壤,这是朝鲜半岛的核心,也是高句丽的首都。

第二个着力点则在辽东城,这是辽东半岛的核心,也是高句丽的东部核心,相当于第二首都。

对于平壤,隋炀帝的安排仍然是海陆并进。陆路的指挥者是隋炀帝最宠信的宰相宇文述,按照部署,他率领大军先一路东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再从鸭绿江南下,直奔平壤。而海路则由大将来护儿统领,从东莱出发,跨海作战,直趋平壤,然后和宇文述两面夹击,合围平壤。

这两个将军,其实都是上次一征高句丽的败军之将,回来之后都被隋炀帝免了职。但是,他们毕竟和高句丽人打过仗,熟悉情况,所以,这一次,隋炀帝依据用功不如用过的用人原则,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戴罪立功。这是平壤方向。

辽东方向更不得了,那是和隋朝直接接壤的部分,所以,由隋炀帝亲自督战,集合了大约四十万军队围攻。要知道,辽东城的守军只有三万人,以四十万对三万,那不是以石击卵吗?事实还真不是这样。别看皇帝亲自督战,各路将士奋力拼杀,但是,大军攻城将近一个月,硬是没有攻下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主要原因是攻城作战太不容易了。高句丽和隋朝的老对手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可不一样,它是农耕民族,善于筑城,也善于守城。辽东城相当于高句丽的第二首都,修筑得特别结实。内外有两层城垣,两个门楼,都是高大坚固。在没有火药、没有大炮的情况下,要想拿下这样的城池非常困难。隋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一时之间,也发挥不出作用来。

怎么办?为了拿下这座城池,隋炀帝算是把那个年代能想出来的攻城手段都用了一个遍,像什么飞楼、冲车、云梯、地道,轮番上阵,可是,效果都不理想。眼看屯兵城下将近一个月,还是毫无进展,隋炀帝自然着急。就在这时候,隋朝大军之中涌现出一位英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局面。谁呢?

此人名叫沈光,是吴兴人,原来是陈朝的子民。他爸爸在陈朝官至吏部侍郎,本来也是官宦子弟出身,后来陈朝灭亡,沈家一下子败落下来,举家迁到了大兴城,没有工作,他爸爸和哥哥都靠给人写信谋生。

本来,亡国之民命运凄惨,一般人可能也就认了,不再挣扎。但沈光不是一般人,他不甘心这样了此一生,就非常用心地结交权贵。他最先结交的对象就是太子杨勇,在杨勇手下当了学士。

没想到,杨勇后来被废,沈光只好回家。后来,他又辗转投到汉王杨谅的手下,给杨谅当府掾,没想到,杨谅举兵造反,而且造反以失败告终,王府就此撤销,沈光只好又回到家里。真可谓挺谁谁死,眼光奇烂。

眼看正常的途径无法出人头地,沈光又改换思维方式,走起了野路子戏马。沈光和一般斯文秀气的南方文人不一样,他是个有武功的人。按照《隋书·沈光传》的说法,就是“光少骁捷,善戏马,为天下之最”。所谓戏马,和如今的马术还不完全一样,有点类似于杂技。耍杂技每个时代都有,沈光怎么就能号称天下第一呢?

因为他技术好,而且不要命。当时大兴城新建了一座寺庙叫禅定寺,寺前立起一座幡杆,高十多丈。可是,幡杆竖起来之后,绳子忽然断了。要把绳子重新挂上去,只能把幡杆砍断,这未免显得太不吉利。怎么办呢?正在和尚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沈光游逛到了这里,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幡杆,说:把绳子给我吧,我帮你们挂上去。

作品简介:

隋炀帝,世人眼中的“大暴君”。可是,谁能否认他的传奇性呢!万丈豪情,千秋功业,再配上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一个不那么庄严肃穆的谥号,如此巨大的张力,真的是使万人恨,也令万人迷。

在市井传说中,他弑父杀兄,荒淫无道,凶残暴虐。在正史记载中,他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一个“炀”的谥号,永远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是,君不见,他功业伟大:大运河沟通南北,惠及百代;洛阳城威震东方,名传千古。君不见,他才情绝世:一洗南朝以来颓唐的诗风,直追大气磅礴的汉魏雄风。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历史上的隋炀帝,真的一无是处吗?他这个人,到底有几分是魔鬼,又有几分是英雄?

作者:蒙曼

标签:蒙曼大隋兴衰四十年雄略暴君历史中国历史隋朝

大隋兴衰四十年3·雄略暴君》最热门章节:
1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三、狼狈撤军2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二、血战辽东3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一、渡辽出征4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四、铩羽而归5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三、止步平壤6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二、辽东受挫7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一、渡辽失将8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四、出征预测9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三、御驾亲征10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二、准备出征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