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二十八 统一制度
赵政称皇帝、禁谥法,废分封、设郡县,封泰山、禅梁父,从政治制度、组织制度上证明了秦政权的合法性,也证明了皇位奉天承运的正当性,以此神化、圣化自己的权威,巩固大秦帝国的统治。同时,秦始皇在文化和经济政策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书同文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采用小篆来统一中国文字,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从出土的秦朝简牍中,看到的多是秦隶,这是为什么呢?
统一文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件。这一大事件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二是秦始皇采用什么方式来统一文字;三是如何看待秦始皇统一文字。
第一,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
主要原因是被兼并的六国文字字形不一,影响交流,这成为秦朝政令贯彻全国的一大障碍。大秦帝国建立之后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怎样保证政令在如此广袤的国土上得到贯彻执行,如果这一点得不到保障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时六国文字混乱。具体表现为:战国数百年间周天子因自身衰落,无暇顾及规范文字,其他各国君王也没有工夫统一文字。在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下,文字得不到规范,异体字频现,简化字横行。
例如在六国文字中,“马”字的字形就各不相同。
即使在一国之内,同一字的字形也有很多不一致的情况,书写上的不统一,成为书面交流的最大障碍。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的措施,“马”字统一规范为“”。
再如“安”字,统一之前六国的字形如下:
统一文字以后,“安”字规范为“”。
除便于交流外,统一文字还是政令统一的需要。保证政令统一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的当务之急。偌大一个帝国,如果不能保证政令统一,那可是天大的问题。在诸侯割据七国争雄的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异形,写法千变万化,缺乏一定的体系与结构规律,随意性很强。秦并天下后,领土空前扩张,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之上进行统治,必须保证政令通畅,而当时字形各异的六国文字给政令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秦始皇的诏令下达到地方后,地方官员都看不明白的话,岂不贻误了国家大事?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也确实发生过诏书到达桂林而当地一般民众却读不懂的事情。因此,政令统一是加强权力控制的头等大事。这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根本目的。
秦始皇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秦国三十五代国君梦寐以求的统一天下的大业,在建立大秦帝国之后,秦始皇的一系列作为都是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江山。统一文字的根本目的亦在于此。
第二,秦始皇采用什么方式来统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