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千古一帝秦始皇_四十四 汉儒评秦 评秦皇入骨七分深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174章(已完结

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四十四 汉儒评秦

评秦皇入骨七分深

贾谊对大秦帝国速亡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呢?

第一,关于“三主失误”。贾谊认为秦始皇对大秦帝国的速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秦二世是沿袭秦始皇的错误不悔改,秦王子婴是无奈。应当说,这个分析是恰当的。

我们看看掌权时间: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从二十二岁亲政到五十岁病故,实际执政长达二十八年;秦二世在位仅仅三年;秦王子婴继位仅四十六天。单单从时间上看,对于大秦帝国的速亡,秦始皇绝对难辞其咎。秦二世在位虽然只有三年,但是这三年大秦帝国政治极度混乱,这加速了大秦帝国的速亡。到秦王子婴继位,秦始皇的儿女全部被杀,重臣能臣全部被杀,秦国无人可用、无兵可用。唯一可以支撑残局的章邯也在此前被秦二世逼降项羽。所以,真正失误的只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秦王子婴只是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因此,贾谊对秦始皇、秦二世的问责是有道理的。对子婴,贾谊并未苛责,看法也极有见地。由于秦始皇负有主要责任,所以,讨论大秦帝国的速亡实际上就是对秦始皇的评价。

第二,关于“大臣失语”。贾谊认为,大臣失语是大秦帝国速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看法点到了命门上。不过,贾谊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讲透,而他也不可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为什么“大臣失语”关乎国家要害?因为它关系到帝国制度的自我修复能力。

秦始皇个人犯错误并不要紧,如果秦始皇创建的皇帝制度是一个完善的制度,它自身一定会有一种自我修复功能,它能够给皇帝以必要的修正。

综观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挽救一个帝国败政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皇帝罪己;二是大臣劝谏成功;三是皇帝易人。

第一种,皇帝罪己。这一种方法最为不易,当皇帝者必须痛切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而且有认错改过的决心(至少能装装样子)。汉武帝就是曾下“罪己诏”改变治国过失的皇帝。汉武帝即位之后,发动了长达四十年的对匈奴的作战,造成了天下人口锐减、财力匮乏的严重局面,整个社会都处于动荡崩溃的边缘。在这一危急时刻,汉武帝当即立断,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与民休息,大大缓和了严重激化的社会矛盾,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第二,大臣劝谏成功。这种情况最多。皇帝制度下的自我调整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大臣的劝谏。后代帝王还专门设置谏官,专门负责对皇帝的施政进行劝谏。

第三,皇帝易人。皇帝制度是典型的终身制。老皇帝总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所以老皇帝不死,新皇帝不立,老皇帝的弊政就不能终止。皇帝易人有三种模式:一是皇帝死亡;二是宫廷政变;三是易代易帝。

但是,这三种模式都不容易实现。

皇帝死亡不是一厢情愿的事,生命的代谢有它自身的规律,因此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位昏君尽早过世。

既然昏君不死,那就只有另一种办法,人为地除掉他。这就是政变!政变具有极大的风险,而且即使政变成功谁也无法保证继位的皇帝一定是一位明君。

作品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巅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为新, 自然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认识、新感想。该书对秦始皇的解读可以说是王立群先生个人学识与思想融汇的高峰,其谨慎周密的考证与大胆创新的推测、 其行云流水的表述与旁征博引的阐释都会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不仅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央集权制开创者所创建的雄伟霸业,也对秦始皇其人功过是非进行了多方面 的评述。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传记秦朝百家讲坛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热门章节:
1三十九 指鹿为马 陈涉起兵,二世被杀:应对乏术2三十九 指鹿为马 上帝想让谁灭亡,必定先让其疯狂:秦二世的死期近了3三十九 指鹿为马 赵高指鹿为马,秦二世一命呜呼:内斗升级4三十八 李斯之死 大秦帝国命悬一线5三十八 李斯之死 流血的仕途6三十八 李斯之死 胡亥发飙,赵高暗算,李斯夷灭三族:内斗开始7三十八 李斯之死 赵高挖坑,李斯中招:阴谋家“赢了”8三十七 巩固帝位 历史偶然与必然的偶然联手9三十七 巩固帝位 杀手足除旧臣 白色恐怖10三十七 巩固帝位 装样子壮胆子 做贼心虚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