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千古一帝秦始皇_四十四 汉儒评秦 全面否定 服务现实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174章(已完结

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四十四 汉儒评秦

全面否定 服务现实

以贾谊为代表的汉儒对秦始皇的评价有两大特点:一是评价较低(近乎全面否定),二是实用性强(重在讨论大秦帝国的速亡)。

其实,秦始皇也不是全无是处,大臣失语也不是最初就如此,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兼并六国之前大臣们在秦廷上常常是敢于讲话,而且是讲真话、实话;当时的秦王赵政也曾有过两次知过善改的良好记录。

第一次,郑国间谍案出现之后,秦王赵政在秦国旧贵族的喧嚣中错误地下达逐客令,收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后,立即收回成命,重用李斯。

第二次,灭楚之时,青年将领李信力主二十万大军可以灭楚,老将王翦认为非六十万大军不可。赵政认为王翦年老胆小,于是派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灭楚,惨遭大败。赵政于是亲自到王翦家中道歉、认错,诚恳邀请其出山,并且满足了他带六十万大军出征和他个人所有的物质请求。

李斯上书,王翦直言,说明此时的秦王赵政深知堵塞言路是为政之大忌。所以,他以自己的行动倡导大臣进谏。

赵政的这两次知错改错,第一次为秦国挽回了大批六国人才,为兼并六国储备了大批有才之士;第二次重用了能臣王翦,灭掉了土地辽阔、实力强大的楚国,为兼并六国消灭了最后一个强大的对手。

秦兼并六国成功之后,赵政改秦王为始皇帝,创立皇帝制度,这时赵政的头脑开始极度膨胀,再也意识不到自己还有可能犯错误了。一个人人生前期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人生后期的成功。

秦始皇第一次灭楚之后承认自己有错是因为打了大败仗,战争以鲜血教训了他,但是兼并六国之后,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一个接一个地开工,他求仙问道,频繁出巡,不立太子,不立皇后,焚诗书,坑术士,北击匈奴,南征越地,给秦国子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而这些并不能如兵败楚国一样立即让秦始皇意识到犯了错,兼并六国的成功使秦始皇飘飘欲仙,忘乎所以。

秦始皇称皇帝之后,他的宫廷上并非完全没有朝议争辩,大臣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患上了集体失语症。

比如说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之时,以丞相王绾为首的朝中许多大臣一边倒,集体反对,只有李斯支持秦始皇。这次朝议以秦始皇决意要执行郡县制而告终。但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并没有结束。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再次提出了郡县制不如分封制,结果引发了李斯的建言和焚诗书事件。

我们对比一下两次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第一次秦始皇仅仅是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全国推行郡县制,并没有其他严厉的举措,没有对朝臣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次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秦始皇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但是这一次却下达了焚书令。

秦始皇下达焚书令时并没有处罚博士淳于越,但是淳于越和朝中大臣们的心理肯定承受了一次重大的打击。贾谊说“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前面讲过,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利弊,但因为两种制度的争议而引来焚书令,谁还敢再多言?“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成为必然的结果。

作品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巅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为新, 自然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认识、新感想。该书对秦始皇的解读可以说是王立群先生个人学识与思想融汇的高峰,其谨慎周密的考证与大胆创新的推测、 其行云流水的表述与旁征博引的阐释都会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不仅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央集权制开创者所创建的雄伟霸业,也对秦始皇其人功过是非进行了多方面 的评述。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传记秦朝百家讲坛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热门章节:
1四十二 皇陵之谜 秦陵缘何太豪奢2四十二 皇陵之谜 神秘地宫 秘在何处3四十二 皇陵之谜 时间与人力 都是问题4四十一 子婴亡国 子婴被杀 大秦帝国灰飞烟灭5四十一 子婴亡国 子婴补天乏力:历史没有给他机会6四十一 子婴亡国 赵高作威,章邯投降:帝国完了7四十一 子婴亡国 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寻欢作乐8四十 赵高之死 赵高是个坏人9四十 赵高之死 耍阴谋玩手段 赵高被夷灭三族10四十 赵高之死 子婴是谁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