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三十五 李斯变节
李斯变节:趋利避害
李斯是秦始皇的老臣、重臣,是随从秦始皇出巡的丞相。李斯变节,意味着大秦帝国的沙丘政变尘埃落定。除了赵高、胡亥、李斯,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内幕,没有人知道秦始皇遗诏传位给扶苏,而玉玺又在赵高手中。所以,秦始皇的遗诏可以轻易地被篡改,李斯可以重臣、老臣的政治身份证明秦始皇立胡亥为秦二世。他人即使怀疑也没有直接的证据。
所以,李斯变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问题!李斯变节直接改变了大秦帝国的发展方向。
李斯为什么会变节呢?
有两种说法:
一说李斯与赵高是在演双簧(简称“双簧说”)。焚诗书、坑术士之时,李斯和扶苏已经是政见不同了,所以,李斯对在外执掌兵权的扶苏本来就不想支持,他和赵高的六次过招,不过是个幌子。其实,他和赵高一样,都想立胡亥而不想立扶苏。
另一种说法是李斯因私利而屈从赵高(简称“屈从说”)。
先谈双簧说。
双簧说的主要论据是李斯与扶苏的政见不合。焚书令是李斯的建议,扶苏对焚书令并未表示异议,因此,我们不知道扶苏对李斯建言的焚书令究竟是何看法。坑术士不是李斯的建议,但是李斯未表示反对。当时方士们背后诽谤秦始皇,触怒了龙颜,所以秦始皇下令坑术士。扶苏极力进谏,他在这个问题上和其父秦始皇政见不合,但很难判断扶苏与李斯的政见是否一致。再说,李斯和赵高演双簧又是演给谁看的呢?政变本来就是在非常机密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赵高和李斯在改遗诏、立胡亥的问题上演双簧戏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再谈屈从说。
赵高找李斯要求篡改遗诏、另立胡亥谈得并不顺利。如果我们细细地读一读《史记·李斯列传》就会明白,赵高六次过招,利诱、威逼、恫吓,软硬兼施、反复较量,李斯六次接招,忠君、爱国、报恩,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最终还是坚持不住,无奈之下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通过这六次过招,不得不承认李斯是屈从而非迎合,是受到胁迫而非甘心情愿。虽然从实际效果上看,屈从与迎合的效果一样,胁迫与甘心等值;但是,这一问题涉及对李斯个人的评价,不可不辨。
总有些时候,人要面临痛苦的选择。选择应该选择的是勇敢,选择不该选择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懦夫,放弃该放弃的是睿智。
贝多芬曾经说过:“就是为了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可惜李斯不是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