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千古一帝秦始皇_三十七 巩固帝位 装样子壮胆子 做贼心虚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174章(已完结

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三十七 巩固帝位

胡亥阴谋篡改其父秦始皇的遗诏,踏着兄长扶苏的鲜血卑劣地登上了“秦二世”的宝座。靠着这样血腥的手段诈立成功,他诚惶诚恐,在内心深处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这个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所以,即位以后,胡亥便跟自己的父皇当年一样急不可待地要证明政权的合法、皇位得来的正当,证明自己也是奉天承运。为此,他巡游天下,大兴土木,加强祭祀,把他爹走过的路线重新走了一遍。可是,做完这些之后,胡亥心里还是惴惴不安,满朝文武都是他爹的旧部,还有一伙对他了如指掌的兄弟姐妹,他能高枕无忧地享受人生吗?身居九卿之位、满腹坏水的赵高又会给胡亥想出什么馊主意呢?

装样子壮胆子 做贼心虚

《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都记载了胡亥登上皇帝宝座后的所作所为,但是,这两篇传记的记载有所不同。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一继位,立即做了两件事:一是强化祭祀;二是巡游天下。《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一继位,便歌舞升平,享乐人生。

两篇传记对胡亥的记载差别很大,究竟哪一个更符合历史的真实呢?

笔者认为《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更为可信。

为什么呢?

从秦始皇开始,中国皇帝的继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顺承,二是逆取。所谓顺承,就是由先皇确定的继承人或皇位继承制确定的继承人来继承皇位;所谓逆取,则是通过非正常手段窃取皇位。秦二世篡改秦始皇遗诏,杀害皇长子——秦始皇钦定的皇位继承人扶苏,就是典型的逆取。

顺承与逆取只是表明帝位继承的合法与非法,并不能表明一位皇帝是明主还是昏君。比如人尽皆知的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得皇位是典型的逆取,但是,唐太宗却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少有的开明君王,他虚心纳谏,政绩卓著,英明一世,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治世——贞观之治。

为什么唐太宗能够如此虚怀若谷,纳取他人之言?因为他深知自己是怎样当上皇帝怎样夺得皇位怎样杀兄逼父的。所以,他要夹起尾巴做人,而且要一辈子虚心、诚心、尽心、全心地做皇帝。不知好歹的魏徵数次劝谏唐太宗惹得他龙颜大怒,但是,唐太宗最终都忍了。为什么?因为自己是非法劫夺皇位。这个非法就注定了逆取者必心虚。他必须要用自己宽容的美德、空前的政绩为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给出一个雄辩的理由和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魏徵的进谏保证了唐太宗政治上头脑的清醒,促使他不敢懈怠。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和他这种清醒的认识密不可分。由此看来,逆取皇位者并不一定是昏君。有时候,正因为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反倒促使这位皇帝虚心纳谏,倾心治国。

靠不正当手段非法夺取皇位的人,每每心虚,所以,这类皇帝登基之后都首先要迫切地证明自己也是奉天承运的合法继承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有两种正当途径:一是靠规则,二是靠政绩。

胡亥是靠违反皇位继承规则当上皇帝的,这是他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胡亥不可能靠第一种正当的途径——规则来证明自己是合法的皇帝。

不过胡亥本来还可以依靠政绩来证明自己端坐皇位的合法性,可惜胡亥完全不懂这一点。一是因为胡亥继位之时尚且年轻,二是因为胡亥继位之时中国的皇帝制度也很年轻,所以,他完全不能得到充分的关于帝制的历史教训。如果胡亥深深懂得证明自己是一位合法继承人还有政绩这条路,也许他会如唐太宗一般敞开胸怀,恪尽职守,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开明皇帝。

正因为胡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逆取皇位的皇帝,他继位之后极度心虚,所以,他不可能一开始就无所顾忌,尽享人间欢乐,除非是脑子进水了,他不会糊涂到这种程度!因此,我认为《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的秦二世一继位便即刻享乐人生是不符合史实的。

作品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巅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为新, 自然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认识、新感想。该书对秦始皇的解读可以说是王立群先生个人学识与思想融汇的高峰,其谨慎周密的考证与大胆创新的推测、 其行云流水的表述与旁征博引的阐释都会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不仅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央集权制开创者所创建的雄伟霸业,也对秦始皇其人功过是非进行了多方面 的评述。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传记秦朝百家讲坛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热门章节:
1四十五 唐人论秦 骄奢罪证阿房宫2四十五 唐人论秦 反面教材秦始皇3四十四 汉儒评秦 全面否定 服务现实4四十四 汉儒评秦 评秦皇入骨七分深5四十四 汉儒评秦 洛阳才子纵论秦亡之因6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幽幽地宫未见光7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毁陵者谁 牧童躺枪8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盗墓嫌疑人之三:无名氏9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盗墓嫌疑人之二:天下盗贼10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盗墓嫌疑人之一:项羽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