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_后记

熊逸
中国历史
总共44章(已完结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精彩片段:

后记

这个结尾倒更像是一篇小说的结尾,不过,就这样结尾吧。

作为“《春秋》三传”的序幕,这篇文字实在是挂一漏万——小问题不说,大问题便还有好几个都没有讲到。也只好先这样了,再要动笔怎么也得开讲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头一年了。

连载结束的那天,我这颗老迈的心竟然起了一丝伤感,感觉好像年轻时走出电影院,蓦然发现自己置身于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间。

该结束的总是要结束的,最后,希望这稿子能够顺利出版吧。在写作环节上我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在出版环节上,我能做的就只有祈祷了。

熊逸

2007-1-22

作品简介: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的构架,以上千年的纵深探究历史,不但从中国文化中寻根溯源,还兼涉了西方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与过去强调“中华文化”的优点与特色不同,作者的着力点在发掘人类文化本源的共同之处,演变的结果和过程或许不同,但蒙昧初期的人类,却拥有几乎共同的规范。视野宽了,结论自然出现,如同在太空中看地球,不必用数学推导地球是圆的,就算原始人都看得出来,没有别的原因,站的高度不同。

作者:熊逸

标签:熊逸春秋大义历史政治儒学国学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最热门章节:
1附录:董仲舒“天人三策”2后记3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十二)屠龙术4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十一)于吉之死的三个版本5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九)《淮南子》解读《老子》6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八)臣乘马7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七)《管子》,两千年前的前卫经济思想8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六)到底谁才是奴隶?9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五)两种“无为而治”10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四)狱市,黄老之道在政治管理上的一次具体实践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