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_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四)狱市,黄老之道在政治管理上的一次具体实践

熊逸
中国历史
总共44章(已完结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精彩片段:

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四)狱市,黄老之道在政治管理上的一次具体实践

但是,我们把目光集中一下,曹参为齐相和盖公治黄老应该都是相当可靠的事情。那么,难免令人好奇的是:盖公教给曹参的到底都是些什么招儿呢?黄老之术在政治上的具体应用到底是怎么一番模样呢?

这个问题《史记》没讲,不过呢,它在后文里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

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1☽

这段是说:汉惠帝二年,丞相萧何死了。曹参听说了这事以后,安排从人准备行装,说:“我要入朝为相啦!”

没过多久,果然应了曹参的话,曹参临走前叮嘱接班人说:“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这句话先不翻译,一会儿再说。)

接班人不大理解,问曹参:“治理齐地难道就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吗?”言下之意是:您老叮嘱的这事也太鸡毛蒜皮了吧!

曹参说:“你可别不当一回事。狱市是善恶并容的地方,你如果扰乱了它,让坏蛋们到哪里容身呢?所以我才把狱市的问题作为搞政治的首要问题。”

——搞政治切忌只谈大原则,所以,清静无为也好,正心诚意也好,亲贤臣、远小人也好,如果没有具体办法,往往都只会流于空谈。所以呢,我们看汉初的黄老之术,可别一个“无为之治”就算完事了,得看看具体的东西。现在呢,曹参说的这个“狱市”,就是个具体的施政问题,看他把这件事摆得那么重要,应该是盖公教导他的吧?

那么,什么叫“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呢?

先来问问:什么是“狱市”呢?

作品简介: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的构架,以上千年的纵深探究历史,不但从中国文化中寻根溯源,还兼涉了西方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与过去强调“中华文化”的优点与特色不同,作者的着力点在发掘人类文化本源的共同之处,演变的结果和过程或许不同,但蒙昧初期的人类,却拥有几乎共同的规范。视野宽了,结论自然出现,如同在太空中看地球,不必用数学推导地球是圆的,就算原始人都看得出来,没有别的原因,站的高度不同。

作者:熊逸

标签:熊逸春秋大义历史政治儒学国学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最热门章节:
1附录:董仲舒“天人三策”2后记3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十二)屠龙术4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十一)于吉之死的三个版本5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九)《淮南子》解读《老子》6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八)臣乘马7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七)《管子》,两千年前的前卫经济思想8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六)到底谁才是奴隶?9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五)两种“无为而治”10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四)狱市,黄老之道在政治管理上的一次具体实践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