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21·铁血蒙元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新型文艺
三、人在江湖
陈洪绶创作《水浒叶子》时,梁山好汉故事的基本定型已将近三个世纪。尽管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水浒传》最早版本刊刻于万历十七年,即陈洪绶出生前十年,但学术界大多认为,它的文本应该在明初便已由施耐庵完成。☾1☽
比《水浒传》更早的是《三国演义》。
这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现存最早版本刊刻于嘉靖元年。不过目前广大读者看到的,却是清代康熙年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改写过的一百二十回本。两个版本的区别这里无法讨论,对于毛本的批评则已在《三国纪》一卷中展开。需要强调的仅仅只是:无论哪个版本塑造的都只是三国人物的文学形象,不能与其历史形象混为一谈。☾2☽
民间形象,就更是千姿百态,五花八门。
多样是因为喜欢。喜欢这段历史,则主要因为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事实上爱读《三国演义》的包括三种人:有的向往叱咤风云建功立业,有的热衷纵横捭阖斗智斗勇,当然还有人被兄弟情谊感动,尽管桃园结义并非史实。
但,作为按照大众口味包装过的历史,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就有刘备、关羽和张飞太行山落草的故事。这虽然未免荒唐,却说明江湖义气和草莽英雄被普遍认同。大众也不在乎所谓历史真相,反倒更愿意将自己的价值取向投射其中。知道了这些背景,也就不难理解《水浒传》。
没错,那是一部关于江湖的非武侠小说。
人在江湖是《水浒传》的真正主题,造反起义其实只是舞台布景。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是被官府逼上梁山,山寨二号人物卢俊义就不是,老寨主晁盖一伙更不是。没有谁逼着他们去劫取那生辰纲,事成之后他们也没索性造反。如果不是走漏消息遭到通缉追捕,哪里会落草为寇?
如此这般,恐怕只能叫闹上梁山。
霹雳火秦明和美髯公朱仝倒是被逼的,只不过逼他们的人是宋江,而且两人都被梁山下毒手断了后路:秦明被官府误为反贼杀了全家,朱仝看护的小衙内则被李逵砍死。难怪朱仝会咬牙切齿提出,必须杀了黑旋风才肯善罢甘休。
这可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是林冲。
林冲是最具社会意义的文学形象。他用自己的不幸遭遇告诉我们,即便在统治最为开明的宋代,也即便是帝国陆军大学的教官,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同样没有保障。能够提供保护的也许只有江湖和兄弟,比如梁山泊和鲁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