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进城:1949_第六章 从北平围城到开国大典 大典

朱文轶
中国历史
总共37章(已完结

进城:1949 精彩片段:

第六章 从北平围城到开国大典

大典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周恩来为主任、彭真等为副主任的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马句回忆说,“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由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

“由阅兵指挥所正副主任杨成武与唐延杰受命主持起草的《阅兵典礼方案》很快被通过了,但阅兵指挥所成员主要围绕阅兵地点进行了讨论。”马句说,“阅兵方案提供了两个地点供中央最后确定:一是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二是市郊西苑机场。”

当时在“劳大”的钱听涛回忆说:“两种方案各有优劣:天安门周围的街道四通八达,受阅部队和参加庆典的群众容易集中,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便于检阅。但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4小时,另外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只能横排通过步兵12路纵队,骑兵3路纵队和装甲车2纵队;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刚进北平时曾在西苑成功地举行过阅兵。”

在这两个方案之间的反复斟酌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仍然是出于建国之初的安全考虑。“当时国民党空军于5月4日就曾轰炸了北平南苑机场,毁伤飞机4架,烧毁房屋196间,死伤24人。虽然‘野马’和‘蚊式’战机的续航能力小,活动半径一般都不超过陇海线,但因为有过数次被空袭的教训,防空一直是大典的头等大事。”钱浩兵说,“最初考虑南苑机场方案,最主要就是从防空角度,那里地处郊区,地形开阔,万一遭到国民党空军的袭击也便于疏散和隐蔽。”

权衡比较的结果,指挥所倾向于第一种方案。报告送呈中央后,周恩来用毛笔在左上方签署了意见: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刘少奇在自己的名下画了圈。

对天安门开国大典的防空准备则从7月就开始布置了,“军委航空局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支飞行中队专门负责北平的防空,在东观礼台上还临时建立了一个通信枢纽,用美式报话机开设了与受阅部队联络的无线电网。在阅兵指挥所开设有线电话总机,与天安门及广场各点通话,与南苑机场有专线电话。在北京饭店楼顶有航空指挥台,在东大桥、通县菜地都设立了防空电台。当时受阅骑兵有1978匹战马,也都采取了特殊措施,要他们万一受惊不乱跑。”钱浩兵介绍说,“军委航空局提前在海州、响水口、睢宁、徐州、商丘设子5个防空站,并在云龙山的鹤亭古寺驻扎了一个通讯班,往南对上海、江苏方向,往北对济南、青岛方向作横向联系,每20分钟呼叫,一旦发现敌机则将数量、类型、飞行方向用密码迅速北传。开国大典当日,改为10分钟呼叫一次。为了应对突然情况,开国大典受阅飞行的组织者、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方槐向聂荣臻建议,受阅的飞机最少有4架带实弹以防止意外,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大典上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是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重申,也是对孙中山在1894发出的“振兴中华”呼喊的回应。毫无疑问,对1949年而言,解放已经成为过去的回忆,“中国共产党掌权”对世界的“解放”具有崭新的意义,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

作品简介:

一九四九,革故鼎新。在此时代的大转折之际,败者何以挣扎,胜者何以收拾残局、废旧图新,一般市井细民又如何安身立命?作者以大历史、小切口的方法,选取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沈阳等六个一线大城市作为样本,既有千年帝都,也有新兴都会,以做新闻的态度审视历史,采访了六大城市参与建国大业的核心成员、行业元老等六十九名当事人,通过他们的回忆和叙述,娓娓道来那段沧桑巨变、山河岁月,那些面对艰难的智慧与经验尤其值得关注与重温。

作者简介:朱文轶,1978年生。《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熙文图书制作中心出版人。猫扑网总编,副总裁。雅昌艺术网总编,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0年于华中理工大学获文学、法学双学士,后就读新闻传播学硕士。2001年供职于《三联生活周刊》至今。报道领域广泛,擅长社会经济类题材和区域生态经济的观察报道。尝试在报道中将突发性新闻的人物、事件要素和地方经济政治演进史的宏观脉络相结合。因李真报道和同一首歌报道两次得到“南方周末”年度调查报道提名。其作品风格明晰,文字优美,是三联新闻风格的代表人物。已出版作品:《进城1949》、《断裂的乡土》等,即将出版《做官》。

作者:朱文轶

标签:朱文轶进城历史中国历史社会政治

进城:1949》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六章 从北平围城到开国大典 大典3第六章 从北平围城到开国大典 北京4第六章 从北平围城到开国大典 香山5第六章 从北平围城到开国大典 进城6第六章 从北平围城到开国大典 护城7第六章 从北平围城到开国大典 围城8第五章 1949年的广州 低迷和复苏9第五章 1949年的广州 重组10第五章 1949年的广州 改造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