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宫1 精彩片段:
第19讲 乾清三宴
二、乾隆大宴
乾隆帝仿照其祖父康熙帝的“千叟宴”,也先后两次举行大宴——“千叟宴”。第一次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乾隆帝以五十年“国庆”,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有60岁以上者3000余人参加,其中包括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每人还赐予寿杖、银牌等各种物品。宴会上联句作诗,共得诗3429首。第二次是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在宁寿宫举行的“千叟宴”。因前次“千叟宴”是在乾清宫举行的,而本讲的重点是在乾清宫里发生的事,但后次“千叟宴”史料载述较详,亦略加参酌。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日,乾隆帝御乾清宫,举行“千叟宴”,设宴800席。亲王、郡王、大臣、官员,蒙古贝勒、贝子、公、台吉、额驸,回部、番部,朝鲜国使臣,暨士商兵民等,年六十以上者,3000人入宴。届时,乾隆帝在乾清宫升座,作乐,行礼。各入座次,行一叩礼。丹陛大乐,宫前响起。乾隆帝进茶,王公大臣等行一叩礼。亲赐王公大臣等茶,跪受,行一叩礼。乾隆帝又进酒,诸大臣行一叩礼。一品大臣以上及年九十以上者,召到乾隆帝御座前,亲赐酒,各跪受,行一叩礼。乐止,赐食。各就坐位,依次跪受,行一叩礼。每席用玉泉酒八两(今半斤),一次宴席就饮用玉泉酒四百斤。(《清内务府奏销档》)接着演戏。王公大臣以下等,吃饭毕,再行一跪三叩礼。作乐,礼成。乾隆帝启座,命以“千叟宴”联句。宴会结束,颁赏如意、鸠杖、银牌、缯绮(zēnɡqǐ,丝织品)、貂皮、文玩等物,其中:
鸠杖,是指首部雕刻成鸠鸟形状的拐杖。《周礼》记载:“中(仲)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可见以鸠鸟祝福老人颐养生气是古老的习俗。《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老人吃饭容易噎着,将手杖雕成鸠鸟形状,是要保佑老人平安。乾隆帝遵古礼送给参加宴会老人每人一根鸠杖。今天保存下来的一根,杖首宽10厘米,用整块犀牛角雕琢成鸠鸟形状,杖长86.5厘米,杖身用黄花梨木制成,上面用银片镶嵌不同字体的100个寿字。
银牌,全称“养老银牌”,只赏给兵丁、匠役和无职衔人员等,其重量不同:70岁以上者10两,75岁以上者15两,80岁以上者20两,85岁以上者25两,90岁以上者30两。(军机处《上谕档》)北京出土的一面银牌,呈椭圆形,长14厘米,宽8.5厘米,厚0.3厘米,实重350克。牌上端有云头纹饰,两侧有小圆孔。牌正面四周有双龙戏珠纹饰,中间横书“御赐”,直书“养老”。牌背面光滑,中间阴刻楷书“乾隆五十年千叟宴”,侧刻“重十两”。(见高桂云《北京出土清“千叟宴”银腰牌》,《文物》1983年第6期)
这次“千叟宴”,年龄最高者为105岁的国子监司业(正六品)衔的郭钟岳。郭钟岳,福建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99岁,考举人,被赏为举人。来年100岁,进京考进士,特赏进士。这次来参加“千叟宴”,得随一品大臣同趋御座附近,亲与赐觞。他又于110岁时,来京诣阙祝釐(xǐ),此为后话。乾隆帝《千叟宴诗》云: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追思侍陛髫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并肩。(《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百二十二)但也有不赋诗的,如天津人俞金鳌,乾隆七年(1742年)武进士,屡建奇功。金鳌有骨气,和珅秉政,欲纳交焉,辞谢不可。晚年在乾清门行走,赐紫禁城骑马,与“千叟宴”。乾隆帝赐酒,命他赋诗纪事,辞以不能作诗。乾隆帝笑道:“你为香树妻弟,又从受业,岂不能诗者?”香树,为钱陈群的字。前面讲过,钱陈群擅长作诗,以诗同乾隆帝结恩遇。俞金鳌和钱陈群为“一担挑”,又向钱学诗文,能不会作诗吗?但金鳌善于藏拙,还是没有作诗。
朝鲜派正使安春君李烿(rónɡ)等入宴,特向朝鲜国王赠送仿宋板《五经》全部和笔墨诸物。(《清史稿·朝鲜传》卷五百二十六)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在宁寿宫皇极殿举行“千叟宴”,摆列800张宴席:入席者有亲王、郡王,蒙古贝勒、贝子、台吉,大臣、官员等年六十以上,兵、民年七十以上,入宴席者3056人,列名邀赏者(未入座)5000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千叟宴”。席位安排:其一品大臣及年届九十以上者,太上皇帝召到御座前,亲自赐酒;王公、贝勒、贝子、台吉、一二品大臣席在殿内,朝鲜、回部、西藏、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廓尔喀(今尼泊尔)等地区来宾在殿的廊下,三品大臣官员在丹陛甬路,四品以下有职官员在丹墀左右,其余护军、马甲、兵民、匠艺等均在宁寿门外。未入座者也各赏诗章、如意、寿杖、文绮、银牌等物有差。(《清仁宗实录》卷一)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给殿内王公大臣敬酒,并承旨分赐食物。安徽老民熊国沛106岁,被称为“升平人瑞”,赏给六品顶戴。其余90岁以上者受七品顶戴。90岁以上镶黄旗满洲闲散觉罗乌库里,提督衙门步甲文保、舒昌阿,镶白旗汉军马甲王廷柱、内务府正黄旗锄草人田起龙等,俱赏给七品顶戴花翎。(《清高宗实录》卷一千四百九十四)优待:特准所有与宴官员军民年九十以上者由子孙搀扶入宴;凡文武大臣年逾七旬者,如步履稍艰,准子孙一人搀扶入宴。
宴会开始,太上皇捧起酒杯一饮而尽。其他人到皇帝宝座前跪献爵,递与进爵大臣,再入座。乾隆帝召与宴王公、一品大臣及众叟中年届九十以上者到御宴前跪,亲自赐酒、普加赏资,并各加赏缎疋、银子等;此时诸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为殿内宗室王公一二品大臣敬酒,侍卫等为殿檐下、丹墀上下及甬道左右各席群臣来叟敬酒。他们分别承旨分赐给宴席御膳食品、佳肴珍馐。8000名老叟于座旁行一叩礼后,开始进餐。
一等桌张,摆在殿内和廊下两旁。王公和一二品大臣,以及外国使臣,在一等桌张入宴。一等桌张,每席设摆膳品如下:火锅二个(银制和锡制各一),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此字原档模糊不清)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二个,乌木箸二只。另备肉丝烫饭。
次等桌张,摆在丹墀甬路和丹墀以下。三品至九品官员、蒙古台吉、顶戴、领催、兵民等,在次等桌张入宴。次等桌张,每席设摆膳品如下:火锅二个(铜制),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煺羊肉一盘,烧狍肉一盘,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二个,乌木箸二只。另备肉丝烫饭。(军机处《上谕档》)
宴会时,宫内升平署演戏。宴毕,升平署人退下,各王公以下大臣及群叟再次行一跪三叩礼,谢恩。太上皇和皇帝在中和韶乐中还宫。宴会后,按与宴群臣众叟的品级或年龄,分别颁赏诗章、如意、寿杖、文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物。这次“千叟宴”,六十岁以上的“京畿及各旗籍兵民,踊跃偕来,相预盛典,庞眉皓首,矍铄盈廷,实为吉祥盛事”。(《清高宗实录》卷一千四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