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历史的刀锋_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第四章

曾纪鑫
中国历史
总共62章(已完结

历史的刀锋 精彩片段:

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第四章

强敌陈友谅一消灭,东吴张士诚、西吴方国珍也就指日可下了。

在此期间,于朱元璋来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用计杀害了小明王韩林儿。

小明王一直率领着红巾军的主力在北线顽强地抗击着元军的进攻。朱元璋隶属其下,俯首称臣,显得毕恭毕敬。然而,随着小明王与元军间的相互消耗及朱元璋力量的不断强大,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龙凤九年(公元1363年)二月,小明王在军力日弱、形势日窘的情况下,被围困在安丰。红巾军处于粮尽援绝的危急状态,赶紧派人向朱元璋求救。

安丰一失,应天就会失去屏障,再则碍于与小明王的君臣名分,朱元璋不顾部下劝阻,决定率兵亲援。安丰解围后,朱元璋摆驾设銮,将小明王迎到滁州居住。表面上极为尊崇,为他建造宫殿,供养充足,实际上则把他软禁起来,就连宫中左右侍宦都换上朱元璋的亲信,一举一动都在他的严密监视与控制之下。

此时,小明王的红巾军已不存在,将领已死亡殆尽,他真的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尽管如此,朱元璋对小明王仍心存疑忌。他曾是小明王的部将,只要小明王活着一天,他的头上就刻勒着一道难以摆脱的“紧箍咒”。力量强大、羽翼已丰的朱元璋怎能继续甘居人下?哪怕仅是形式上的,他也不能接受。

经过一番谋划,朱元璋大张旗鼓地派大将廖永忠前往滁州迎接小明王。廖永忠领命依计而行,在瓜州渡江时,船行中流,秘密凿穿船底,小明王在劫难逃,溺死江中。

小明王一死,朱元璋不觉吁了一口长气,仿佛去年了一块压在他头顶的沉沉磐石。只有这时,他也觉得自己熬到了头,再也没有谁可以在他面前指手画脚、为所欲为,哪怕形式上的都没有了。那么,他就成了“老子天下第一”,他要主宰别人的命运,要将长期压在心头的憋闷、痛苦、仇恨一股脑地倾泻出去。他没有立即行动,他还在等待,选择一个最佳时机。

此后,朱元璋对他曾隶属于红巾军这段历史十分忌讳,有关小明王的龙凤年号及龙凤史料,都被他删毁得一干二净。就连《明太祖实录》一书,对他与小明王曾经有过的隶属关系也只字未提。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高大,他要在心头抹掉过去的所有屈辱,他想通过有关记载让后人知道,他朱元璋从来就是“无法无天”为所欲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第二件大事是在攻打张士诚时的诸暨争夺战中,谢再兴叛变投敌。

谢再兴是淮西老将,朱元璋亲侄朱文正的岳父。谢再兴部下有两个将领携带违禁物品到扬州贩卖被朱元璋获悉,他不仅将这两人杀了,还把他们的头颅挂在谢再兴厅上,谢再兴心里自然吃不消。接着,朱元璋没有征求谢再兴的意见就擅自做主将他的次女嫁给徐达,谢再兴心里更是不高兴,说嫁女“有同给配”。不久,朱元璋又派李梦庚节制诸暨兵马,将谢再兴贬为副将。谢再兴一忍再忍,终于怒不可遏,一气之下率军投敌。

作品简介: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现在又摆到了读者面前。

“千古兴亡多少事”。作者用现代人的全新意识,笔走偏锋,从独特的视角解析历史,并告诉我们:历史是喜欢同人们开玩笑的。

消除“历史的距离感”, 是我们时下反思历史的最佳方式。解析“历史的真实”,把历史个人重新置放于漫长历史长河与广阔历史空间的舞台,又是观照历史中鲜活人性的独特还原过程。本书别具匠心地找寻到中国历史大事件的黄金锲入点,选取了11位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等方面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巨大影响的典型人物,以超越的视角和新理性的历史观,兼容并蓄,重新定位如下历史个人:周文王、吕不韦、秦始皇、刘邦、董仲舒、曹操、拓跋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吴三柱。我们读后会发现,他们沉重的呼吸,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轨迹的变迁。

作者:曾纪鑫

标签:曾纪鑫人物评论历史的刀锋

历史的刀锋》最热门章节:
1举足轻重的历史砝码——吴三桂 第五章2举足轻重的历史砝码——吴三桂 第四章3举足轻重的历史砝码——吴三桂 第三章4举足轻重的历史砝码——吴三桂 第二章5举足轻重的历史砝码——吴三桂 第一章6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第七章7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第六章8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第五章9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第四章10狭隘变态的农民皇帝——朱元璋 第三章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