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如果这是宋史(拾)·南宋卷3·大结局_第二十三章 千古悲恸难言处

高天流云
中国历史
总共25章(已完结

如果这是宋史(拾)·南宋卷3·大结局 精彩片段:

第二十三章 千古悲恸难言处

流亡小朝廷扬帆远去,不去理会身后发生了些什么事。他们的路还要走很远,先潮州再惠州,在第二年的四月到达了官富场(今香港九龙南),才勉强停了下来。

这里足够南了吧,张世杰觉得安全了,他下令上岸盖房,在这里长期居住。

奈何七个月之后,就被迫再一次上船出海。元军又追过来了,这一次张弘范亲自领军,发誓追小朝廷到天涯海角。从这时起,两支宏大的船队几乎形影不离,从广州到秀山,从秀山到香山岛(今广东中山),双方且战且行,吃亏的永远是小朝廷一方。

香山岛一役,小朝廷在战斗中减员不少,在飓风中损失更大。首相陈宜中率领的八百艘战船全都翻了。据可靠记载,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其余的都被淹死。

这人的命可真够长。

落汤鸡·陈受够了,他再不想飘来荡去,死去活来。他提议大伙儿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过海外陆地生活。

没人响应。

陈宜中热情高涨,说他去给大伙儿打前站,先去占城探路,就走了。这是他在历史中出现的最后一幕,当他的船开远了,有人才想起来,这人从前就逃跑过。

陈宜中逃跑一个月后,小朝廷的船队到达了井澳(今广东中山南海中),他们再次遭遇了飓风,大约十分之四的船翻了,同等比例的人淹死。这些船里就有宋端宗赵昰的船,赵昰本人连淹带吓得了重病,在次年的四月病死。

接连翻船,连续死皇帝,让所有人心惊肉跳,“群臣多欲散去”。关键时刻,陆秀夫站了出来:“度宗皇帝有一子尚在,将置其何地。古人有以一旅以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备,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立国?!”

他的话唤醒了一直都坚定存在的南宋忠义之心。能一路追随直到现在的,都是难忘故国、绝不屈膝异族的忠勇刚烈之人,谁愿意沉沦灭亡,成亡国之人呢?

众人立赵昺为帝,是为帝昺,改元祥兴。杨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张世杰任枢密使主管军事,陆秀夫任首相,他每天亲自书写《大学章句》,为年仅八岁的帝昺上课。

且行且战,临近东亚大陆的最南端,张世杰屡败之余决定开辟基地。最初他选择的是雷州(今广东海康),大致相当于雷州半岛一带。

公元1278年五六月间,张世杰遣将与元军争雷州,这座之前一直是北宋发配重案罪官的城市成了小朝廷的噩梦,败绩再一次降临,现实逼迫他们继续向南逃跑。

作品简介:

数年之间,宋史事无巨细,全程书写,到这里,时值南宋覆灭,元朝初兴。

祸始于何处?

始于赵匡胤与赵普定的“强杆弱枝、崇文抑武”赵宋国策之时。

他们这么做,是因为唐灭于藩镇,五代武人横行,国人相杀无止无休,政权更迭如同儿戏。尤其是文人一点地位都没有,哪怕是宰相,都随时有被武将斩杀的可能。这样怎能治国,何谈发展?

所以赵匡胤、赵普这样做了。

从那时看,他们是对的。赵宋之繁荣,赵宋之平安,甚至赵宋国之绵长,都是自两汉以来最久的。可是从长远来看,简直是愚蠢至极,无可救药!

武人亡国,民族血气不衰,国内互斩,终究能产生一代雄主;文人亡国,就如赵宋一般,民族气节丧尽,再无尚武之风,其他随便哪一个民族,强如蒙、金,次者契丹,更有甚者,连一介区区党项,都能让堂堂中原狼狈不堪。

终于全境沦丧,全体成了亡国奴。

要说的话,就是这些了。宋史,别矣!

赵昚退位成为太上皇后赵惇即位,妒后李凤娘喜欢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就已令宋高宗等对她反感,却为何能够把持朝政,赵昚和赵惇父子关系被其离间,甚至赵惇行动都被其约束?

宋宁宗赵扩由赵汝愚和韩侂胄拥立为帝。赵汝愚出身皇族,韩侂胄是外戚。赵汝愚为相,韩侂胄与赵汝愚不和,图谋排斥赵汝愚。赵汝愚罢相,理学被打压,韩侂胄当政,这其中有多少阴谋诡计和政治博弈?

南宋最终是如何走上灭亡的?

作者:高天流云

标签:高天流云如果这是宋史官宦王朝南宋宋朝

如果这是宋史(拾)·南宋卷3·大结局》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二十四章 崖山之后看中华3第二十三章 千古悲恸难言处4第二十二章 一片降旗出临安5第二十一章 伯颜下江南6第二十章 暮色襄樊7第十九章 上帝折鞭处8第十八章 云南桃源9第十七章 阎马丁当,国势将亡10第十六章 南方天空最后一抹晚霞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